星期六, 23 8 月

港澳台

台灣駐孟買辦事處揭牌開館,北京要求印度審慎處理涉台問題
港澳台

台灣駐孟買辦事處揭牌開館,北京要求印度審慎處理涉台問題

  台灣駐印度孟買的「駐孟買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24年10月16日舉辦揭牌開館儀式。(照片來自台灣外交部網站) 華盛頓 — 台灣駐孟買經濟文化辦事處揭牌開館僅一天之後,北京當局星期四(10月17日)重申反對任何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同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接觸和往來,並呼籲印度「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以免「干擾」中印關係改善進程。 台灣駐印度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葛葆萱、台灣駐孟買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張鈞宇與印度前國會議員蘇吉特·庫瑪(Sujeet Kumar)星期三晚共同為孟買辦事處揭牌。台灣外交部長林佳龍則通過一段錄像,祝賀台灣「新南向政策」與印度「東行政策」對接取得的成果。 台灣與印度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是台灣1995年在新德里設立了代表處,隨後在2012年又在清奈設立了一個辦事處。台灣在印度商務金融中心孟買設立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是台灣在印度設立的第三個駐外機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星期四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重申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建交國同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接觸和往來,「包括互設代表機構」。 「(中方)已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毛寧說。 台海兩岸同文同種,但是自1949年起就分離分治、互不隸屬。北京卻始終堅持擁有對台灣的主權,而且即使訴諸武力也要實現兩岸的統一。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力和軍力的上升,北京逐漸升高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同時在國際上嚴厲封鎖和孤立台灣,不僅將台灣的邦交國壓縮到12個,而且反對與北京建交的國家與台灣發生任何官方接觸與聯繫。 「一個中國原則是印方作出的嚴肅政治承諾,是中印關係的政治基礎,」毛寧在北京的記者會上說。 由於對台灣總統賴清德雙十國慶演說中有關兩岸關係的表述強烈不滿,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星期一清晨無預警地宣布,在台灣海峽、台島北部、南部、東部立即開展所謂「聯合...
海外香港人雜誌《如水》於香港被封鎖 為媒體類網站首例
港澳台

海外香港人雜誌《如水》於香港被封鎖 為媒體類網站首例

  有香港聽眾通知美國之音,指無法在香港境內連接海外香港人媒體《如水》。(香港網民提供照片) 有香港讀者對美國之音指,無法在香港境內連接海外香港人媒體《如水》,懷疑已經被官方封鎖。如果封鎖令是由官方下達,《如水》會是已知的第一間海外香港人媒體在香港境內被封鎖。 在星期五,最少有三名身處香港的人對美國之音指,無法在香港境內連接海外香港人媒體《如水》。 他們在香港所使用的網路供應商包括數碼通、3香港和香港寬頻。截至香港時間星期五晚上,CSL及網上行用戶仍然能夠連接《如水》網站。 《如水》在2021年年初由海外香港人創立,其宗旨表明「面對前所未有的歷史試煉,流散於各方的我們決心要維繫香港人這個獨特的共同體,希望承傳抗爭的火種。」 其編輯委員會包括多名香港知名社運人士,例如是被香港廉政公署通緝、流亡美國的詹姆斯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研究員張昆陽、流亡德國的歐洲香港人聯盟(The European Hong Kong Diaspora Alliance)倡議委員會主席黃台仰、流亡英國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高級分析員鄺頌晴等等。 《如水》內容多為深度報道及評論。除了網上,《如水》亦有出版實體雜誌。 除了刊登文章,《如水》近期亦有與為香港在囚人士提供經濟支援的「細葉榕人道支援基金。」合作,推出2025年籌款月曆。 香港已經封鎖多個與抗爭活動有關的網站,包括載有部分香港警察的個人資料的「香港編年史」網站、英國人權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台灣的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由香港流亡人物組成的「2021香港約章」、以及「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網站。 針對《如水》疑被官方封鎖,香港保安局發言人對美國之音指,就提...
英大律師公會主席當面批評香港同行 指香港法治被行政專權取代
港澳台

英大律師公會主席當面批評香港同行 指香港法治被行政專權取代

  英格蘭和威爾士大律師公會主席湯恩德(Sam Townend,右)(資料照) 倫敦 — 英國於10月1日舉行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英格蘭和威爾斯大律師公會主席湯恩德(Sam Townend)在典禮前一晚的歡迎晚宴致辭上,在香港的法律界代表面前提及香港,談到法治情況惡化,又指對堅持公正和獨立的香港法官和大律師表示同情和聲援。 湯恩德指,香港法治逐步被強權統治、行政機關任意及不受制約的權力取代,又說外界對香港以往成功的法治的尊重、以及其權威逐漸流失。(詳情請點擊鏈接) 湯恩德說:「我們對那些堅持公正和獨立、儘可能長時間堅持到底的香港法官和大律師表示同情和聲援。」 湯恩德指,很多國家的律師和法官現時正面臨巨大壓力,面對一些政府接管大律師公會、任意吊銷執照或拘留,甚至遭受身體暴力。他舉例說,9月底離任的墨西哥前總統羅培茲歐布拉多(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曾嘗試將7,000多名獨立的司法人員,換成由政府指定人選後才由民眾投票選出的人員。他又指,波蘭的新政府及法律界正努力扭轉前任政府過往十年來有系統地打壓法治的情況。 他在致辭末段說,法治是對抗民粹主義和專制政權的堅定力量,法律界需要分享知識、資源、友誼及希望,並共同堅守價值。 香港律政司及司法機構嚴辭反駁 對於湯恩德的言論,香港律政司回應美國之音查詢時表示,留意到英國大律師公會主席日前在英國法律年度開幕致詞時對香港法治所作出的負面評論。 香港律政司發言人說:「我們必須嚴正指出,有關的個人言論與事實完全不符,香港特區政府及行政機關一如既往將繼續嚴格依法及按照法治原則辦事。」 香港司法機構對美國之音指,完全不同意有關言論。香港司法機構又表示,所有法官和司法人員,一直恪守司法誓言,奉公守法,以無懼、無偏、無私、無欺之精神,嚴格根據法律原則,維持司法公義。他們亦一直履行憲制職責,在行使其司法權...
報道稱蔡英文將訪美 前美聯邦眾議員:應展開雙臂歡迎她
港澳台

報道稱蔡英文將訪美 前美聯邦眾議員:應展開雙臂歡迎她

  2024年10月14日,捷克總統帕維爾在布拉格歡迎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到訪。(路透社照片) 華盛頓 — 美國一家網路媒體報道,5月才卸任的前台灣總統蔡英文可能在未來幾周訪美,此一訪問一旦發生,可能在美國總統大選的緊張時刻攪動美中兩國原已脆弱的關係。不過前美國聯邦眾議員邵建隆(Matt Salmon)說,美國應該展開雙臂歡迎蔡英文來訪,因為「代表民主的人永遠受到美國的歡迎。」 美國網路媒體《政治》(Politico)星期二(10月15日)「國安日報」(NatSec Daily)專欄援引兩名熟悉蔡英文出訪計劃的不具名消息來源報道說,蔡英文計劃在她結束歐洲之行以後的某個時間點訪問美國。蔡英文目前正在進行對包括捷克、比利時和法國等國家的訪問,預定這個星期晚些時候結束歐洲的訪問。 報道說,北京「反對台灣現任和前任資深官員踏上美國土地」,而且對任何他們與美國對口官員的接觸「超級敏感」(hyper-sensitive),不過北京最終的反應可能會視誰與蔡英文會面以及她訪美的時機而定。 蔡英文的身份是普通公民 針對蔡英文訪美的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以背景說明方式回應媒體的電郵中說,蔡英文的身份是一位普通公民,她以個人身份進行的任何旅行要由她自己來說明。 「蔡英文是一位私人公民,我們會讓她說明任何她以個人身份可能進行的旅行。我們在人民與人民的關係上有長期前例。來自台灣一名私人個人的旅行不會影響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這個政策沒有改變,」國務院說。 代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共和黨前美國聯邦眾議員邵建隆(Matt Salmon)針對蔡英文可能訪美一事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美台領導人本來就應該定期互訪增加交流,他非常樂見蔡英文來美訪問。 「太好了!我認為我們應該張開雙臂歡迎她,」邵建隆說,當年時任台灣總統的李登輝想要到他的母校康奈爾大學訪問時,他就是那次訪問的強力倡議者人之一。 代表民...
台積電股價周五再破紀錄,帶動台股一度暴漲650點
港澳台

台積電股價周五再破紀錄,帶動台股一度暴漲650點

  台灣晶元製造代工龍頭台積電在新竹的總部大樓的標識 華盛頓 — 全球半導體晶元產業龍頭老大台積電(TSMC)由於釋出今年第四季度營運樂觀展望,其股價在星期五(10月18日)的交易中,一度衝到1100元新台幣(約合34美元)的歷史最高價,帶動台股盤中一度大漲超過650點。 不過根據台灣中央社報道,星期五中小型股隨後轉弱,由紅翻黑,加權指數漲勢收窄,終場以23487.27點報收,上漲433.43點,漲幅為1.88%。 台積電一枝獨秀,星期五終場收在1085元新台幣,漲幅高達4.83%。 儘管本周一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再次舉行圍台軍演,並出動破紀錄的單日153架次的軍機擾台,但投資人信心不為所動,熱錢持續迴流台灣,台股本周上漲585.63點,周線連二紅,兩周累計上漲1184點。 星期五台灣電子類和金融類股指數表現強勁,終場分別以2.45%和1.34%的漲幅報收。其他類股表現差強人意,營建類股下滑0.34%,航運類股下跌0.04%。 台積電星期四舉行法人說明會,董事長魏哲家一句「人工智慧(AI)需求是真的,且剛開始」的說法,消除了人工智慧泡沫化的疑慮。 台積電第三季度在人工智慧應用以及智能手機對三奈米和五奈米晶元旺盛需求的加持下,營收235億美元,毛利率高達57.8%,表現優於預期。台積電法說會還將今年美元營收成長的目標調高至30%。 台積電也因此在星期五的交易中受到資金和投資人的追捧。不過根據中央社的報道,同為半導體代工巨頭的聯華電子的股價在星期五的交易中表現不佳,以50.5元新台幣報收,跌幅為2.32%。 中央社援引台灣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的話說,台積電法說會釋出展望優於預期,「有助於消除市場擔心AI恐泡沫化的疑慮」。 「台股走勢有望回到類似上半年軌道,持續上攻挑戰新高,」蔡明翰說。 中央社在另一篇報道中指出,台積電法說會展示的該公...
海外港人雜誌《如水》於香港無法瀏覽前 港警曾指有違國安法 要求網站託管商下架
港澳台

海外港人雜誌《如水》於香港無法瀏覽前 港警曾指有違國安法 要求網站託管商下架

  香港警方在9月3日發電郵至向《如水》提供網站託管服務的美國公司Automattic Inc.,指控《如水》可能觸犯多條國安法例。(《如水》向美國之音提供照片) 美國之音星期六報道,有香港居民無法瀏覽海外香港人網上雜誌《如水》,《如水》方面回應指,香港警方在9月3日發電郵至向《如水》提供網站託管服務的美國公司Automattic Inc.,指控《如水》可能觸犯多條國安法例,要求將網站下架,但Automattic未有跟從,其後《如水》成員得知網站在香港被封鎖。 根據《如水》向美國之音提供的警方信件,警方指控,《如水》網站有可能違反《香港國安法》下的分裂國家及煽動分裂國家罪、顛覆國家政權罪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勾結外國勢力罪、以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下的煽動罪。 警方要求Automattic在電郵發出的48小時內,停止向《如水》提供服務,否則有可能面對罰款港幣10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如水》編輯委員會成員、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高級分析員鄺頌晴對美國之音指,《如水》只是一本流亡港人雜誌,在任何一個法治國家都不應被視為有問題。 她說:「另外,我們知道這件事後,我們的結論是我們不會停手,我們會繼續做我們身為一本雜誌應該要做的事。我們譴責香港政府的行為,不論是發信給我們的網站託管公司,還是嘗試去封鎖我們的網站。《如水》同人不會害怕,我們會繼續做好我們的報道,令香港的敘事不會只得官方一面倒的主導,以及我們希望繼續連結海外的香港人。」 鄺頌晴說,不認為事件與《立場新聞》兩名前總編輯在8月底被控煽動罪成的案件有很直接的因果關係。 她說:「但明顯的是,政府想進一步奪走香港人可以看到的新聞,和打擊香港的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但有一點我想可以提的,就是因為《立場》案將煽動的定義...
特朗普稱如果中國「進入」台灣 將對中國徵收150%至200%的關稅
港澳台

特朗普稱如果中國「進入」台灣 將對中國徵收150%至200%的關稅

  特朗普最新說法稱如果中國「進入」台灣,他將對中國徵收高達150%至200%的額外關稅;不過特朗普在此議題上立場反覆。(美聯社:2024年10月18日)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如果中國「進入」台灣,他將對中國徵收高達150%至200%的額外關稅。 特朗普在《華爾街日報》星期五(10月18日)傍晚刊登的一篇專訪中表示:「我會說,如果你(中國)進入台灣,我很抱歉這樣做,我要向你徵稅,150%到200%。」 當被問及是否會使用軍事力量對抗中國對台灣的封鎖時,特朗普表示不會這麼做,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尊重他。 「我和他的關係非常牢固,」特朗普說。「我不需要(使用軍事力量),因為他尊重我,他知道我極其瘋狂(不按常理出牌),」他在採訪中說。 特朗普將在11月5日的美國大選中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對決。特朗普提出將對幾乎所有進口產品徵收10%至20%的全面性關稅、以及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60%或更高關稅的計劃,並稱這些措施將促進美國製造業的發展。 這位美國前總統星期二在芝加哥經濟俱樂部接受彭博新聞社主編採訪時也被問到類似問題。 當被問及如果中國侵略台灣、美國是否會保衛台灣時,特朗普沒有直接回答,但他稱:「(中國)現在這麼做的原因,是他們以後不會這麼做。」他並暗示如果當選,中國根本就不會入侵台灣。 哈里斯星期二在密歇根州底特律機場被媒體問及類似問題時,她重申了美國的一中政策以及台灣有權自我防衛的立場。哈里斯10月7日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節目「60分鐘」專訪時指出,美國必須確保維持其一中政策,包括支持台灣有能力自我防衛。 特朗普在過去接受媒體採訪與講話中,顯示出其對將如何應對台灣和中國之間...
聞所未聞:香港法官以議題過於複雜為由駁回黎智英的一項陪審團審理請求
港澳台

聞所未聞:香港法官以議題過於複雜為由駁回黎智英的一項陪審團審理請求

  資料照 - 香港著名媒體人士、前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 香港一位法官以案件牽涉大量文件和複雜議題陪審團無法應對之由,星期四(10月10日)駁回了身陷囹圄的前傳媒大亨黎智英(Jimmy Lai)提出的由陪審團審理他針對親北京的大公報的誹謗案的請求,並下令黎智英支付被告30萬訟費。這是他作為民主活動人士遭受多次司法打壓的最新事例。 作為遭政府逼停的蘋果日報的創始人,黎智英是香港主要的民主活動人士之一,遭當局依用打壓異議人士的國家安全法起訴。多年來,黎智英一直是親北京傳媒機構的攻擊目標。 也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的黎智英控告中共在港喉舌大公報誹謗,指控該報2020年6月25日發表《亂港頭目謀「著草」路線曝光 收費100萬》為題的文章,惡意指稱黎智英準備非法棄保潛逃,意圖抺黑及詆毀其聲譽。大公報的粵語用詞「著草」意為潛逃,含貶義。 黎智英早前向法庭申請由陪審團審理該案,法官歐陽桂如周四頒下書面決定,表示考慮案件牽涉大量文件,雙方披露的文件共有1213頁,而且議題複雜,涉及公眾利益、傳媒工作、用詞是否公道等,猶如「考試卷」,認為不適宜由陪審團審理,因此拒絕黎智英的申請。 據香港東網報道,黎智英指稱大公報對他有極強敵意,過往經常以侮辱性及貶低其身份的綽號稱呼他,如「漢奸黎」及「肥佬黎」等。黎智英指控大公報在沒有作出查證及提出證據下對他作出不實的指控,他曾於2020年7月3日向大公報發出律師信,要求收回報道及作出道歉,對方卻回信否認指控且拒絕作出道歉,因此黎智英遂入稟高等法院控告對方誹謗。 2019年下半年,香港經歷了長達半年多的大規模「反送中」民主抗議。北京2020年6月底在香港強推國家安全法,摧毀香港的「一國兩制」,全面扼殺港人的自由。 香港立法會在今年3月加碼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簡稱基本法第23條立法),該條例被視為是對2020年國安法的補充。法案引入3...
一邊圍台軍演,一邊大唱兩岸融合 專家:習近平的軟硬兼施不合台灣民意
港澳台

一邊圍台軍演,一邊大唱兩岸融合 專家:習近平的軟硬兼施不合台灣民意

  資料:2023年4月8日中國解放軍殲-10戰機從南京起飛,參加對台軍演。 台北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10月17日)視察解放軍火箭軍,敦促部隊增強「威懾和作戰能力」。10月15日,在中國進行圍台軍演後的隔天,習近平赴福建考察,大談兩岸融合發展。專家認為,中共對台一直是實施軟硬兼施的兩手政策,但若無法尊重台灣的民意,兩岸終究沒有共識。 對台始終是胡羅卜加大棒的策略 台灣總統賴清德10月10日發表任內首次國慶演說後,中國軍隊10月14日進行圍台軍演,習近平10月15至16日赴福建漳州、廈門考察,要求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建設好兩岸融合示範區,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增進台灣民眾的民族、文化與國家認同。 習近平考察首站選擇的東山島,在兩岸關係中極具軍事與政治意涵。1953年東山島之戰,當時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試圖向東山島發動進攻,但隨後被解放軍擊退。 東山島西南方的大埕灣是解放軍大型兩棲登陸訓練場。台灣國防部今年9月4日曾主動公布,從9月3日起陸續偵獲中共各型主、輔戰機及直升機、無人機,配合兩棲艦船、滾裝貨輪裝載地面部隊,在福建東山大埕灣附近海域進行聯合登陸演練。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中共對台戰略一直維持一手軟、一手硬的兩手策略。 他說:「為了阻止民進黨政府跨越法理台獨紅線,所以必須展現中國的硬實力。在遏制台獨的軍演之後,中共就會立即再展現他們對台灣人民懷柔的一面,以軍演對台的活動空間更緊縮一步,從有台海中線到沒有台海中線。」 王昆義指出,習近平馬上到福建考察,要求民族、文化與國家認同,就是要再次展現大陸軟實力的一面,也是拉攏台灣民心的一種融合策略。 前台灣民進黨中國事務部研究員,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林展暉也認為,中共對台始終實施兩手策略。他向美國之音指出,除了14日的圍台...
澳門特首選舉周日舉行 市民冷眼旁觀京人治澳
港澳台

澳門特首選舉周日舉行 市民冷眼旁觀京人治澳

  澳門特首選舉將於周日舉行,全澳門人流最多的旅遊熱點議事亭前卻找不到半點跟選舉有關的文宣物品。(美國之音) 澳門 — 澳門將於10月13日舉行第6屆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由於這次選舉跟之前4次選舉一樣,只有1名候選人獲得參選資格,而且只有400名選舉委員會成員獲投票權,所以選舉還沒舉行,結果卻已成定局,令澳門人表示甚至連選舉在何時舉行也不太清楚。 就算幾乎肯定當選的候選人岑浩輝,將成為首名非本土出生長大的特首,澳門市民基於各種原因,對這種即將來臨的變化也沒太大感覺。 在現任特首賀一誠宣布因為健康理由,決定不角逐連任後,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就在今年8月28日宣布參選下任特首。由於岑浩輝在400個選舉委員會成員之中,獲得386個提名,因此在「小圈子選舉」制度下,成為唯一的候選人。 岑浩輝在廣東中山市出生長大,1980年代就讀北京大學法律系,1986年移居澳門,及後到葡萄牙的大學修讀語言及法律課程,返回澳門後參與司法和檢察工作,並於1999年12月澳門特區成立後成為終審法院院長,直至今年8月才因宣布參選特首而卸任。 由於擁有濃厚中華人民共和國背景,所以岑浩輝早於澳門主權移交前,已被澳門社會視為北京意圖栽培成治澳班子的「十三太保」之一。而且在2021年澳門警方以防疫為由禁止「六四」燭光集會時,岑浩輝以終審法院院長身份,判決集會主辦單位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敗訴。因此澳門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區錦新認為,岑浩輝當選將是「京人治澳」。 很多市民不知岑浩輝是誰 不過就算如此,很多澳門市民表示對岑浩輝甚至特首選舉,可說是幾乎沒有任何感覺和認知。擔任公共機構護理員的中產人士史小姐就是其中之一,她坦言對岑浩輝這個人完全沒有認識。她告訴美國之音:「在他說要出來參選之前,我從沒聽過這名字。就算是現在對他的認識,也只透過媒體報道去了解,不過也看不見太多報道,所以認識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