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的報道分析說,在金融市場短期波動的表面之下,更長期的資產重新定價可能正在進行。投資者正試圖保護自己,免受失控的財政赤字帶來的風險。
上周五,美中之間新一輪貿易戰成為焦點新聞,促使交易者逃離高風險資產,轉而湧向債券市場。但資金管理者越來越多地討論一種被稱為「貨幣貶值交易」的現象。
相信這種觀點的人正在遠離主權債務及其所計價的貨幣,因為他們擔心,隨著各國政府迴避解決龐大的債務問題、甚至進一步擴張債務,這些資產的價值會在時間中被侵蝕。
進一步推波助瀾的,是市場猜測各國央行將面臨更大的政治壓力,被迫壓低利率,以緩解政府債務負擔,而這種做法可能會在持續「印鈔」的過程中助長通脹。
就在上周,日本的日元與國債遭遇拋售浪潮,因為主張繼續刺激政策的高市早苗有可能成為首相。法國因財政問題再次爆發政治動蕩,衝擊歐元。英國即將公布的新預算,也讓仍被2022年債市崩盤陰影籠罩的金邊債市場感到不安。
儘管美國政府停擺,但美元在近幾周有所上漲。然而在這一年中,由於特朗普此前的貿易戰與減稅計劃,美元仍較年初明顯走弱,經歷了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以來最深的下跌。
他的「美國優先」政策打破了全球秩序,對美聯儲獨立性的衝擊,也讓市場開始懷疑美國國債能否繼續穩坐全球「無風險資產」的地位,這動搖了長期債券收益率的基礎。
另一方面,貴金屬因避險需求而受益,投資者認為能避開政府政策帶來的風險。黃金今年上漲超過50%,最近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的紀錄高點,白銀也創下歷史新高。
雖然特朗普最新的關稅威脅一度引發市場情緒震蕩、導致虛擬貨幣短線下跌,但比特幣今年仍上漲超過20%,並刷新歷史高位。
史蒂芬·米勒表示,在他40年的金融市場生涯中,從貨幣與美國國債轉向替代資產的規模從未如此之大。這位曾任貝萊德澳大利亞固定收益主管的人士認為,這可能只是一個開始。
「貨幣貶值交易的趨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任加拿大CI金融集團旗下GSFM顧問的米勒說,「美國國債已不再是那種絕對安全的避風港,這種現象也出現在其他債券市場。」
億萬富翁雷·達里奧與肯·格里芬都表示,黃金可能比美元更安全。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委員會負責人認為,美國國債的避險地位同樣面臨風險。
而作家兼對沖基金顧問納西姆·塔勒布則指出,美國迅速擴大的財政赤字正在埋下債務危機的種子,這幾乎已不可避免。
「全球正在經歷的不僅是貨幣實際價值因經濟放緩而下滑,更是政府穩定性本身的惡化。」總部位於新加坡的藍鋒顧問公司Merlion基金經理Calvin
Yeoh說,他最近在增持黃金。
「貨幣貶值」這一術語可追溯至古代,當時像亨利八世和尼祿這樣的統治者,為了節省成本而在金幣或銀幣中摻入銅等廉價金屬。
不過,仍有不少人懷疑當今世界是否真的出現了現代版的「貶值」。畢竟黃金與比特幣的上漲背後還有多重因素。
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關於債務危機即將爆發的警告反覆出現,但多次被證明為過早。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海外資產被凍結,突顯出外匯儲備面臨的制裁風險,進一步提升了黃金的吸引力。各國央行也在增加黃金儲備,以分散風險。
而加密貨幣市場從來不缺乏由情緒推動的暴漲暴跌。比特幣作為避險工具的論點在疫情後通脹飆升時遭到削弱,當時與其他投機性資產一同暴跌。最近在貿易緊張局勢加劇時再次出現類似情況。
儘管如此,美元、歐元和日元依然主導全球貿易和銀行體系,是數萬億美元日常交易的錨。政府債務仍是全球金融體系運作的重要基礎。
美國股市的強勁表現也讓「貨幣貶值論」受到挑戰。外國投資者在特朗普政策帶來不確定性的同時,依舊持續增持美國國債。
「認為貨幣和債券可以被比特幣和黃金取代的人,需要清醒一下。」日本瑞穗證券東京首席策略師大森正樹說,這家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券商之一。
大森認為,市場目前看到的只是一種「動能交易」,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在不考慮基本面情況下追逐看似必勝的趨勢。
儘管關於「貨幣貶值」的討論,或許最終只是一場不會真正改變市場現狀的理論爭論,但投資者之所以展開這場辯論,確實有其充分的理由。
Eurizon SLJ
Capital的策略師認為,自金融危機和疫情期間廉價資金大量湧入以來,各國政府已經對「赤字支出」上癮。當時,央行為了刺激經濟,大幅下調利率並大量購買債券。
「如果各國儲備管理者不僅繼續減持美元,還減持所有法定貨幣,黃金的價格可能會繼續上漲,」Eurizon策略師上周寫道,「如果各國央行的黃金儲備與美元儲備持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黃金價格可能達到每盎司8500美元。為什麼不可能呢?」
Andromeda資本管理公司的阿爾貝托·加洛表示,隨著債務上升與人口老齡化加劇,「貨幣貶值的過程」將會加速。相比推動經濟增長或實行緊縮政策,政客們更容易接受這種方式。他認為央行有被捲入其中的風險。
「決策者正在嘗試各種貨幣改革方案,無論是黃金儲備重估、銀行業放鬆監管,還是調整央行目標,」加洛在報告中寫道,「最終結果很可能是通脹固化、法定貨幣進一步貶值、長期利率上升,以及無風險資產與風險資產之間的正相關關係增強。」
在美國,美聯儲為了遏制通脹、抑制經濟過熱而維持高利率,但特朗普卻推動了相反方向的財政政策。他的減稅計劃預計將使已經接近2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進一步擴大。
美國政府問責局今年2月警告稱,到2050年,美國債務規模可能接近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
特朗普及其政府還持續施壓美聯儲降息,部分原因是他們認為這樣能降低債務成本。同時,特朗普正試圖罷免美聯儲理事麗莎·庫克,以此挑戰央行獨立性。
貿易戰反覆變化、政府停擺,以及總統利用司法部打擊國內政敵的行為,都進一步加深了外界對美國政治功能紊亂和不確定性的擔憂。
在法國,當總理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努因預算僵局成為兩年內第五位辭職的總理後,投資者的不安情緒再次上升。上周末,他又被重新任命。
在日本,高市早苗有望成為首相之際,執政聯盟崩潰帶來的政治不確定性也在上升。她在黨內選舉中獲勝,意味著日本可能會放緩加息步伐,而此時通脹仍顯著高於央行目標。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人認為「貨幣貶值交易」仍有繼續發展的空間。
「這正顯示出世界發生了多大的變化,也可能意味著在當前環境下,數字資產正在成為更被信任的價值儲藏手段。」倫敦XTB公司研究主管凱瑟琳·布魯克斯說,「我們認為這種趨勢短期內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