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常委蔡奇周一在人民日報發表「持之以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任務艱巨,形勢嚴峻複雜,故此要更加嚴格地從嚴治黨。分析認為,從蔡奇的文章到『求是』載文反對幹部「躺平」,再到日前中國網信辦發出整治負面情緒的文件,顯示剛剛處置過一批高級軍事將領的習近平黨中央,對本黨以及中國社會現狀的擔心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嚴重,包括黨員幹部對最高領袖的忠誠程度,幹部只說不幹的磨洋工心態,網路瀰漫的「負面情緒「。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出訪活動,無論國內國外,幾乎都有中共常委、書記處書記蔡奇陪同。圖為2025年10月30日,蔡奇陪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釜山金海國際機場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談。 REUTERS
– Evelyn Hockstein
忠誠度難測
蔡奇身為常委,兼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同時又是有「中南海大內」之稱的中辦主任,可謂習近平親信的親信,位處核心,眼觀八方,監視著黨內高層的一舉一動。他要求持之以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分析指有兩層意思,持之以恆,意思就是習近平反腐永遠在路上,以反腐保江山,清除不忠的黨員;全面從嚴治黨,十三年來,中共從未像習近平那樣從政治局常委、委員、軍委副主席、各省大員,清除了一大批又一大批,為什麼還要全面從嚴治黨,只能說黨內的問題十分嚴重。
蔡奇文中強調的核心意思仍然是全黨對最高領袖的忠誠度,要求黨員幹部「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記「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統一思想,堅持不懈地開展習思想學習宣傳教育。
如果中共全黨「自覺地」與習近平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何必三番五次地強調,要求全黨「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習近平在十九大政治報告中曾宣布「不敢腐的目標初步實現,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但是,多年之後,在新一波大整肅席捲全軍之際,蔡奇承認,「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存量未盡、增量仍然易發多發」。
熟悉中共語言的人知道,這裡所指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絕不是簡單的行賄受賄,而是「政治腐敗」,歸根結底,又回到是否忠誠於領袖的根本問題,這也就是許多觀察家都把習近平13年的反腐認定為「選擇性反腐」的原因。而蔡奇將之歸納為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利用影響力謀私貪腐。腐敗之廣之深,所以蔡奇引用習近平的話說:要敢於刀刃內向。並警告「一些黨員幹部對黨的自我革命還抱有錯誤想法,存在鬆勁歇腳、畏難退縮、消極應對甚至刻意抵觸等情緒。」
磨洋工心態
習近平連續十三年反腐敗,以及「永遠在路上」的不斷警告,以及反腐的某種任意性特徵,似乎在一些黨員幹部中造成恐懼效應,害怕承擔責任,害怕不小心被安上一樁罪名,結果就出現了中共黨刊『求是』所指的「現實中有一些幹部面對任務卻上推下卸、不推不動,被群眾稱為『躺平式幹部』」,」怕出錯,怕擔責「,黨刊不問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以及為什麼會出現被不少海外觀察人士指出的」劣淘汰機制「,而是指責這些幹部產生了「干與不幹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乾壞一個樣的錯覺。」
『求是』最新一期刊發的文章題為『對「躺平式幹部」必須說「不」』,聲稱要「堅決打破『鐵交椅』、『太平官』現象,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態。」看來,「躺平式幹部」也已進入習近平反腐的瞄準鏡。
負面情緒
如果說蔡奇的講話,『求是』的評論目標針對黨員幹部,中共網信辦日前宣布的為期兩個月「晴朗.整治惡意挑動負面情緒問題」其實強調的是言論審查,針對的是網路上瀰漫的所謂「挑動群體極端對立情緒」、「宣揚恐慌焦慮情緒」、「挑起網路暴力戾氣」、以及「渲染消極悲觀情緒」,以及「厭世、躺平」心態,並聲稱要建立「負面情緒內容清單」。
『上報』11月2日刊載題為「中共整治負面情緒反映治理的失靈」一文,認為此舉反映中共執政的不安全感,文章指出負面情緒不會因為當局的言論審查而消失,2022年爆發的白紙革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白紙作為一個符號,不涉及言論,卻真實傳達疫情之下人民的挫折、痛苦和憤怒。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當局近來一直強調「唱響經濟光明論「,恰好與經濟發展停滯,消費乏力,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地產危機深重的現狀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