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主」也是國安威脅:英國的對華關係困境
英國電子監視機構對中國投入的資源超過任何其他任務。該國的海外情報機構在全球部署秘密特工,以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本月,負責國內安全的英國軍情五處負責人表示,中國間諜「每天」都在威脅英國的國家安全。
英國情報機構傳遞的信息始終如一:中國是一個明確的威脅。
英國政府其他部門傳遞的信息則沒有那麼明確。本月,檢方撤銷了對兩名被指為中國進行間諜活動的英國男子的指控。由於政府不願在法律上確認中國是敵國或國家安全威脅,該案最終流產。
保守黨議員指責首相基爾·斯塔默領導的政府因擔心審判會激怒中國並損害兩國經濟關係而放棄此案,但斯塔默否認了這一指控。
與此同時,英國官員一直在討論是否允許中國在倫敦塔附近建造一座規模龐大的新大使館。安全官員擔心這座建築會成為間諜活動的窩點。政府推遲了原定於上周做出的是否批准建設的決定。
這兩個問題凸顯了英國及其盟友在處理對華關係時面臨的權衡困境。西方官員希望從與中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貿易中獲得經濟利益,但同時必須平衡中國帶來的安全風險。中國對英國及其盟友大肆進行間諜活動,不僅大規模竊取通信信息,還開展了更具破壞性的行動,例如滲入水壩和電力系統網路。
這種緊張關係在英國表現得尤為突出。脫歐十年來,英國的經濟實力遭到削弱,正努力吸引投資並提振內需。
中國也有能力進行反制。政府可以阻止中國企業對英投資,告訴國有企業收縮在英業務。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表示,中國還可以通過關稅來限制英國出口,其中包括汽車——這是英國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此外,他指出,中國使用了大量英國銀行的金融服務,也可以將這些業務轉移到他國。
「英國目前的經濟狀況非常脆弱,」他說,並補充道:「中國被視為一個潛在的資助者,甚至可能是拯救者。」
經濟生命線
英中關係對英國而言利益與風險並存。根據政府數據,中國是英國的第五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每年接近1000億英鎊。其中,從中國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