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奇人周興和》勵志小說連載之十一 ● 寄人籬下太無奈
「大漠黃沙,望瘦天涯。幾片黑色的羽毛,抖落於祁連山下。目之所及的無非是,斷壁殘垣枯樹昏鴉……」這是一個詩人對西北荒涼景象的描繪。
而今,周興和來到甘肅高蘭縣的心境,比這位詩人描繪的還要荒涼,還要焦慮,還要悲哀。
「這簡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這是1985年夏天的一個早晨,周興和一起床,就聽到工地上幾個工段長捲起工人們的工資,甚至飯票逃離工地的消息!
「興和,這個事你要趕快想個辦法呀,要馬上把他們追回來!不然,這裡的工程就要泡湯了呀!」建築工地的負責人馬經理此時已經完全束手無策了,他焦急地要周興和趕快去把這些人追回來。
「這種事,你該早點採取措施呀!」周興和說。
「我該採取的措施都採取了,可沒想到這些人最後會這樣干哪!」
「好吧,我去追就是了,但能不能把他們追回來,我可不敢打包票。」周興和想了想,跳上一台卡車,就往蘭州火車站追去。
工地上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早在周興和預料之中。
1984年,周興和組建的「東風建築工程隊」,加入了「三台縣富順建築工程公司」。又是他四處奔走,通過一些關係,承攬到甘肅蘭州高蘭縣的一項水泥廠建設工程。當時的工程造價為790萬元,相當於今天7000—8000萬元,應該是一項很不錯的建設項目了。
工程落實後,周興和回到三台縣,當即給公司馬經理建議:由於這項工程施工質量高,工期又緊,但公司的技術力量太弱,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奇缺,很難勝任這項工程,應該到其他建築公司多聘請一些技術人員參與這項工程。同時,第一二期工程的利潤,要讓這些技術人員多獲得一些。這樣,表面上好像吃了點虧,但在兩年時間裡,就可以為我們培養出一批工程技術人員來。這些技術人員,將來就是公司的一筆財富。
可這馬經理不但不懂管理,還自信而又自負,把建築這樣的工程項目,當成像在農村修房造屋一樣簡單,當成組織一群村民們修個堰塘那麼容易。他完全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