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 11 月

財經

財經

「房東稅」即將開徵?大陸租房新規引發房東焦慮

大陸《住房租賃條例》即將正式上路,而近期大陸網路關於「房東稅」相關話題衝上熱搜,有消息稱,條例上路後,要求房東備案或房東稅導致稅負增加,引發大陸多地政府闢謠,大陸專家則出面澄清不應將備案跟徵稅划上等號。 大陸《住房租賃條例》將於9月15日正式實施,其中有兩條內容引發社會關註:一是第八條指出,「出租人應當按照規定,通過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台等方式將住房租賃合同向租賃住房所在地房產管理部門備案。」 二是第三十條則提到,房管部門應當通過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台開展合約備案、租賃住房信息管理、統計監測等管理與服務,並與民政、自然資源、教育、市場監督管理、金融管理、公安、稅務、統計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前兩處規定,讓部分房東認為備案和信息共享,意味著將會全面向房東徵收稅款。以往房東為免稅負而不備案,遊走在灰色地帶,因此擔憂有可能在強製備案後要「討稅」。 紅星新聞引述專家說法稱,不應將《住房租賃條例》中的備案和徵稅划上等號。大陸多地地方政府出面澄清:成都稅務微信公號14日刊文闢謠稱,出租房屋相應的稅費政策是實施了數十年的規定,並未因條例推出而調整,更沒有新增「房東稅」;廣西電視台「廣西財經」微信公號也刊文稱,衝上熱搜的「房東稅來了」經不起推敲,別被帶節奏。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所謂「房東稅」,並非新設立的單一稅種,而是對個人出租房屋所涉及的多種稅費的統稱,涵蓋了增值稅、房產稅、個人所得稅、附加稅費等多個稅種。 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條例推出是為了規範租賃市場發展,保護租客和房東權益,而非增加稅負。條例中關於備案的規定,出發點不是要收稅,主要還是要保護租客的權益。他進一步指出,即使備案要產生稅費,目前的稅率並不高,對租賃交易產生的影響不大,並且備案對租客和房東的權益都能有保障。住房租賃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免稅而不是加稅,目的是鼓勵租賃消費。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
財經

范曾失聯陷疑雲 藝品投資界人士:疑家族內鬥

中國書畫名家范曾的女兒昨晚指稱,父親7月13日被繼母徐萌帶走後失聯,引發海內外媒體關注後,范曾的兒子卻在社群平台發布父親近期在北京看展的照片。有藝術品投資界人士說,事件背後是家人內鬥。 范曾女兒范曉蕙16日傍晚5時左右在微博發文稱,87歲的父親被去年才結婚的年輕妻子徐萌帶離住所後失聯,住所被貼封條,庫房珍品被搬走,部分老員工被辭退,且徐萌曾威脅員工不得外泄消息。她並表示,自己很擔心父親的健康和安危。 在此之前,網上已經流傳「范曾被妻子控制及搬空人民幣20億元(約新台幣83億元)藏品」。 就在范曉蕙發文後,小紅書帳號「范一夫」16日晚間10時40分發布了3張范曾看展的照片,配文「老爺子來看畫展」,發文地點顯示為法國,被外界視為對近日有關范曾傳聞的一種回應。但這篇發文沒有註明看畫展的時間。 陸媒第一財經今天報導,比對「范一夫」帳號發布信息得知,圖中范曾所看的展覽,是在北京市陶然天美術館進行的「道法自然—范一夫山水畫展」。展覽時間為今年7月29日至10月28日。 此外,短影音平台抖音帳號「范曾藝術品有限公司」今天上午開啟直播,地點為范曾書房,兜售范曾書畫。彈幕中大量網友追問范曾失聯消息,主播稱「不信謠不傳謠」。 報導說,范曾有4段婚姻,范曉蕙是他和第2任妻子邊寶華所生。范一夫原名須波,是范曾第3任妻子張桂雲與前夫的孩子;北京范曾藝術品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范仲達也是張桂雲與前夫所生,原名須濤。也就是說,范曉蕙與范一夫、范仲達沒有血緣關係。 2024年4月,范曾宣布與自己相差50歲的徐萌走進第4段婚姻。報導引述北京藝術品投資界人士的看法說,這件事背後是「家裡頭兩撥人內鬥」。 不過,無論是范曉蕙、范一夫目前對外都沒有進一步的說法。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財經

加速量產 陸第2架水陸兩棲飛機「鯤龍」完成生產試飛

大陸近年來加快國產飛機發展腳步。大陸完全自主研製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鯤龍」於6月在廣東珠海獲頒民航局生產許可證、邁入批量生產階段後,AG600「鯤龍批產第二架批產機已於8月17日在珠海完成生產試飛,即將交付客戶營運。 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微信公眾號消息,8月17日,AG600「鯤龍」批產第二架機(AG600-1102)在廣東珠海成功完成生產試飛,即將交付客戶進行營運。AG600-1102架機於珠海金灣機場順利完成包括滑行、一般性檢查、任務系統和高空飛行在內的一系列生產試飛任務,於8月17日7時18分落地。飛機狀態良好,操縱系統正常,各系統運作穩定。同日,9時29分,飛機再次從珠海機場起飛,轉場湖北宜昌進行噴漆。 《IT之家》提到,AG600「鯤龍」具備飛機與船舶的雙重特性,能上天、能入海,是全球起飛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陸兩棲飛機。最大起飛重量達60噸,可載水12噸,最小平飛速度為每小時220公里,最大實用航程可達4,500公里。其能夠靈活執行滅火、物資轉送、通訊中繼等多種任務,是一個多用途的大型航空裝備平台。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表示,後續將全力推動AG600加速批產交付,早日正式投入營運,全面建構以AG600為龍頭的航空緊急救援裝備系統。 新華社指出,今年以來,AG600研製持續進行。4月20日,AG600獲頒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象徵著其研製取得圓滿成功,獲得進入市場「准入證」;6月11日,AG600獲頒生產許可證,正式邁入批量生產階段。 據悉,AG600在取得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前試飛工作歷時兩年。具體來看,AG600在2012年提出型號合格證(TC)申請,2016年總裝下線,2017年在珠海陸上首飛,2018年在湖北荊門水上首飛,2020年在山東青島海上首飛,2023年6月具備執行滅火任務能力,2024年7月獲得首個型號檢查核准書,2025年2月全面完成...
財經

香港吸引外來人才計劃受質疑 港府卻滿意

香港近幾年加強吸引外地人才來港工作及居留,其中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最受關注,但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日前對這項計劃提出質疑,觸發社會議論。不過,政府官員還是滿意這項引才計劃。 為了填補人口,以及為香港長遠發展提供所需人力,港府近幾年來先後推出或強化各項「搶人才」措施。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上周公布,截至2025年7月底,這些「搶人才」措施收到51萬宗申請,其中34萬宗獲批,超過22萬「人才」已經抵港。 單就2022年推出的「高才通」而言,截至上月底,港府收到14萬宗申請,當中11萬宗獲批,有超過9萬人抵港,其中95%來自中國大陸。 大致而言,經「高才通」來港的人(高才),需要取得兩年簽證,然後持證來港找工作或創業;港府向他們發給兩年簽證,主要是讓他們適應在港生活或工作,待簽證到期,再予續簽,之後再決定是否繼續留港。 有關部門日前公布,截至7月31日,首批1萬3000多宗已經到期的「高才通」簽證之中,續簽率為54%,不續簽的「高才」即放棄留港。 對於上述續簽率,外界有人質疑是否過低,孫玉菡對此回應說,願意續留港的「高才」超過一半,情況已較英國類似措施(46%留英率)的情況好。 他並說,在續簽留港的「高才」之中,在港工作的月薪中位數為港幣4萬元(新台幣16萬元),其中25%月薪達8萬元(新台幣32萬元)、10%為12萬元(新台幣48萬元)、1%月薪達30萬元(新台幣120萬元);另有5%少於2萬元(新台幣8萬元)。 這些「高才」從事商業及貿易、金融服務、創新科技領域等。 此外,續簽的「高才」之中,平均每人攜同1.7名子女來港。孫玉菡認為,這為本地注入年輕人口,有助優化人口結構。 目前是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梁振英,月初公開發文,表示絕大多數透過人才入境計劃來港的人士及其家庭成員,最終並未在港落戶,而是在取得身分證後,全家返回中國大陸。 他引述官方數字指出,截至20...
財經

陸大學科系調整 「低空經濟」新增申報數最多

大陸教育部近日發布2025年度普通高等學校(台灣的全日制大學)本科專業申報材料公告顯示,2025年度共申報239種專業。其中,低空技術與工程擬新增數量最多,為120個。顯示在低空經濟發展下,大陸教育體系正加緊培養相關領域人才。 第一財經報導,本次申報專業點擬新增869個,在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之外,網路空間安全專業點新增數量達到56個,位居第二;運動訓練專業點新增數量42個,位居第三。 近年來大陸專業優化調整頻率加快,各大高校紛紛加快調整優化學部、院系專業設置。比如今年5月以來,多所「雙一流」大學密集宣布成立新學院,聚焦人工智慧、未來技術、空天技術、量子科技、AI+、信息傳播等領域。 在新增專業同時,也有一些就業不理想、不符合社會發展變化的專業科系退出,據麥可思研究院的統計,從2020年到2024年,大陸大學撤銷專業數量前五名的本科專業分別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160個),公共事業管理(138個),信息與計算科學(123個),市場營銷(104個),產品設計(93個)。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表示,大學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未來發展需求相應增加新的專業,同時裁撤掉一些跟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專業,非常重要。加快存量資源優化配置,要把有限的資金,真正投入到國民經濟發展亟需的一些專業和高精尖人才的培養上,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而不必追求「大而全」。 低空經濟為當前大陸官方力推政策,除了寫進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外,2024年以來,大陸全國已有近30個省份將發展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或推出相關政策,中關村智慧城市信息化產業聯盟數據,2023年大陸低空經濟規模超人民幣5,000億元,預計到2026年有望突破人民幣兆元,2021—2026年複合增長率約30%。2030年有望達到人民幣2兆元。大陸教育部近日發布2025年度普通高等學校(台灣的全日制大學)本科專業申報...
財經

川普曝在他任內「習近平不侵台」 大陸回應了

美國總統川普15日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向他保證,只要他仍在白宮任職期間,北京就不會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對此大陸駐美大使館火速發表聲明回應,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議題」,呼籲美方恪守一中原則,審慎處理涉台問題。(延伸閱讀:川普:習近平說只要我在任 他不會對台灣動武) 福斯新聞報導,在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峰會的途中,川普表示,各國領袖皆承諾,他任內絕不會發生類似俄烏戰爭這類的侵略行動,其中也包含大陸在內,「習近平告訴我,『只要你是總統,我就不會這麼做』。」但川普也強調,習近平有提到「我很有耐心,中國也很有耐心」。 針對川普說法,路透報導,大陸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發布聲明指出,台灣問題攸關中國核心利益與民族尊嚴,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也最敏感的議題」。 劉鵬宇強調,美國政府應恪守一中原則與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承諾,妥善處理台灣相關議題,以實際行動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 川普與習近平曾在今年6月曾進行通話,這是川普第二個總統任期內,首次經過證實的雙方通話。先前川普在今年4月曾說習近平打電話給他,但並未具體說明通話時間。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財經

賓士陷苦戰 大陸市場喊出五折價 A系列入門車型下殺至52萬元

最新數據顯示,德國賓士汽車7月在大陸市場的零售量達2萬6,653輛,較6月下降超過40%,這是賓士近五年來月銷量首次跌破2.7萬輛,為提振銷量,傳出賓士A系列入門車型在大陸市場推出五折價,顯示大陸車市「內卷」情況相當嚴重。 第一財經報導,以賓士為代表的豪華車企正在面臨轉型挑戰,大陸新能源車快速發展,問界、理想、蔚來等電動車品牌銷量不斷上升,逐步擴大在豪華車市場的市佔率。同時,面臨激烈市場競爭環境,豪華品牌零售價格已出現大幅下跌。 此前,相較於競爭對手,賓士車售價格較為堅挺,但今年也在大幅降價。懂車帝數據顯示,賓士C系列價格最大降幅36%,優惠人民幣12萬元,賓士E系列最大降幅約為20%,優惠人民幣10萬元,最便宜的就是賓士入門款A系列新車,有賓士上海經銷商報出人民幣12.56萬元(約新台幣52萬元)的超低價,相當於五折價,該車款在大陸製造省下關稅,但這麼驚人的折扣前所未見。 賓士汽車執行長康林松(Ola Källenius)日前接受德媒採訪時直言,大陸車市有著「達爾文式」的內卷競爭,參與車企多達100多家,這種降價促銷風氣正在危害所有車企。加上大陸公眾最近幾年對賓士高檔車型領域的消費熱情非常有限,對賓士在大陸車市造成了非常大的競爭壓力。 他表示,與競爭對手不同的是,賓士不想不惜一切代價搶奪大陸市佔,因為透過大規模促銷維持高銷售量的定價策略是「錯誤」的。 賓士2025年第2季銷量報告顯示,集團第2季全球汽車總銷量54.71萬輛,年減9%,今年上半年全球累計銷量為107.63萬輛,年減8%。其中,上半年在陸累計銷售29.32萬輛,年減14%,第1季銷售下滑10%至15.28萬輛,第2季銷售下滑19%至14.04萬輛,降幅擴大。 按照最新計劃,賓士將在2027年推出36款新車型,其中17款為電動車型,並宣布將推出七款大陸專屬車型。 $(document).ready...
財經

韓媒:韓總統特使團或於8月下旬訪華 拜會王毅等中方高層人士

南韓總統李在明上任後推行實用主義外交,使中韓關係轉向緩和。韓聯社18日援引多方消息透露,李在明或於25日前後向中國大陸派遣特使團。 據韓聯社報導,南韓執政黨共同民主黨人士18日透露,中韓兩國正圍繞兩國建交紀念日(8月24日)等因素就特使團訪問中國大陸日程安排進行協調,具體日期待定。 據悉,南韓特使團成員可能會包括前國會議長朴炳錫、民主黨議員金太年和朴釘。另,南韓前總統盧泰愚之子、東亞文化中心理事長盧載憲亦有望加入該特使團。 韓聯社預測,該特使團將會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等中方高層人士,並向中方轉交李在明致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筆信。 此前,南韓國務總理金民錫6日在中央政府首爾辦公樓主持召開提振旅遊業政策工作組會議宣布,南韓政府將從9月29日起面向中國大陸團體遊客試行免簽入境政策,持續至明年6月30日。 香港星島日報6日刊出「中國觀察」指出,南韓6日正式宣布,將自9月底起對中國團體遊客實施免簽措施,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料將於11月出席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APEC)領袖峰會。不過,中韓依然矛盾重重,缺乏互信,仍處於且行且珍惜。 文章指,隨著中國大陸強勢崛起,不再「韜光養晦」,影響力不斷上升,作為鄰國的南韓頗感不安。中國大陸取代日本成為南韓人最不信任的鄰國,年輕人對華負面看法尤為強烈。李在明今年6月上台之後,反華示威規模擴大,甚至針對中國大陸遊客。 對此,李在明12日還曾在國務會議上提到,不久前,在首爾大林洞、大陸駐韓大使館前發生了反華示威,已遠超言論自由的範疇,充斥著惡言和暴力,這與南韓作為重視多樣性和包容性的民主典範國家的形象極不吻合。韓聯社18日援引多方消息透露,南韓總統李在明或於25日前後向中國大陸派遣特使團。(歐新社)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財經

營造業持續低迷?陸7月水泥產量創2009年以來新低

大陸營造業持續疲軟,彭博18日指出,大陸7月水泥產量降至2009年以來最低,反映出經歷前十年的建築熱潮後,建築活動已明顯放緩。 彭博18日報導指,在房地產危機懸而未決,基礎設施建設乏力的背景下,大陸7月的水泥產量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準。儘管水泥數據僅是15日公布的一系列數據中的一項,但卻最能反映大陸21世紀的經濟發展。而最近產量下滑,也顯示大陸在經歷前十年的建築熱潮後,建築活動已明顯放緩。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水泥比鋼鐵等行業更能反映中國的「舊經濟」,因為它主要面向國內市場,且幾乎完全依賴建築業。中國水泥的出口量不大,而且顯而易見的是,過剩的混凝土建築無法像過剩的太陽能電池板或汽車那樣運往海外。 報導提到,從1990年到2014年,大陸水泥年產量逐年增長,用於建造摩天大樓、交通網路和大規模的房地產建設,這些皆構成了當代大陸城市的景觀。然而,水泥產量的峰值可以追溯到2020年5月,當時北京當局推出新冠疫情時期的刺激措施,而房地產危機也尚未爆發。 另,從大陸官方15日公告數據可見,7月,大陸經濟全面放緩,工業活動、投資和零售額均不及預期。鋼鐵產量創下2017年以來同期新低,房地產投資錄得2020年以來的最大降幅,人民幣貸款也出現20年來的首次收縮。 同時,7月大陸水泥產量年比走跌逾5%,至約1.46億噸。彭博認為,天氣是拖累因素,因為熱浪和強降雨影響了建築活動。水泥業也受到政府供給側改革的影響,由於生產商被要求縮減產能以更好地匹配需求,未來產量可能進一步下降。 此外,針對未來展望,新浪財經提到,第四季及全年水泥需求方面,相較於2024年,需求預計下降約5%。若基建招標延遲(8月為重點工程招標時間,過8月則延至2026年3月)且無明顯開工跡象,全年需求量或下降5%至8%。儘管整體市場需求呈現下行趨勢,但總量下降幅度具有緩慢特徵,實際降幅可能低於預期,例如預期年減...
財經

大陸增持美債 三個月首見 外界認為長期持有水位仍將下降

中國大陸6月意外增持1億美元美國國債,總額達7,564億美元,為今年連續三個月減持後首次增持,目前大陸持有美債規模保持第三,前兩名則分別是日本及英國。分析指出,大陸仍會持續減持美債並增加黃金儲備,讓資產配置多元化來降低風險。 台灣6月持有美債規模增加52億美元,達2,981億美元,為歷史次高,僅次於今年4月的2,988億美元,台灣持有美債位居全球第11名。 美國財政部公布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6月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持有的美債總額為9.13兆美元,較5月增加802億美元。今年上半年,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的持有量增加了5,081億美元。 6月外國持有美債規模 華爾街見聞分析,外資持有的美國公債在6月攀升到歷史新高,顯示即使美元貶值令各界擔心美國資產不再受青睞,但實際上各國對美債的需求仍強。 目前持有美國國債規模前三的分別是日本、英國、中國大陸,日本持有美國國債1兆1,476億美元,較5月增加126億美元,延續今年以來增持美國國債的趨勢;英國持有美國國債8,581億美元,較5月增持487億美元。 大陸持有美國國債7,564億美元,較5月增加1億美元,是大陸自今年3月以來首次增持美債,不過,大陸持有美國國債總體呈現逐步減持態勢,從今年3月起由美國國債海外第二大債主變為第三大債主。 分析普遍認為,鑒於中美關係變化和外儲資產配置多元化的趨勢,大陸的美國國債持倉仍可能穩步下降。近年來,大陸減持美債更多來自外儲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要,提升黃金配置佔比就是促進多元化配置的一種體現。 大陸在2022年4月持有美債跌破1兆美元後持續減少,今年1至2月連續兩個月增持美債;3至5月連續三個月減持美債,3月減持189億美元,4月減持82億美元,5月減持9億美元。 延伸閱讀 連3月減持後大陸增持1億美元 6月美前三大債主均增持美債 $(document).ready(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