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8 8 月

「類澱粉沉積症」難以診斷 醫:胸悶、呼吸困難小心是罕見心肌病變

113年十大死因中,心臟疾病高居第二名,其原因與三高密不可分,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心衰竭等。癥狀與心臟衰竭相似的「心臟類澱粉沉積症」不易發現,屬於罕見疾病,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患者常因為慢性病治療無效、反覆惡化,最後才被檢查出來,延誤了黃金治療時間。

郭志東說,類澱粉沉積症是一種相當少見的疾病,沉積於不同身體器官時,會破壞器官的正常功能。若沉積在心肌中,會讓心臟的肌肉壁僵硬,心臟無法正常放鬆、降低充血效率,最後導致功能衰竭。讓人頭疼的,是因為沒有特定初期癥狀,有時可達數年之久,若影響心臟恐短時間致命。

郭志東以一名個案為例,77歲的老翁,自覺胸悶、呼吸困難、體力下降,這些狀況已經好幾年了。後來體力變差、呼吸困難的狀況變嚴重才就醫治療,在安排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有一點異常變化,後續進行磁振造影、血液尿液檢查等,最後在切片檢查中確診為「心臟類澱粉沉積症」。

「當病人出現呼吸急促、喘氣、全身乏力、腿部水腫、心悸、頭暈等癥狀時,要特別注意,多一步檢查可發現病兆。」郭志東強調,當澱粉樣蛋白的副產物斑塊在心肌中堆積時,會影響心肌泵血功能,無法將血液有效送到全身,就會出現疲倦、運動量下降、腎指數上升等情況。

最容易損害心臟的兩種類型,包括輕鏈類澱粉沉積症(AL)和轉甲狀腺素類澱粉沉積症(ATTR),其治療方式取決於類澱粉沉積症的特定類型,包括藥物、化療和幹細胞移植。郭志東強調,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需要多個專科一同診治,已經造成的類澱粉沉積無法逆轉,但治療能夠減緩進展,並緩解對心臟的損害。

醫師提醒,如果出現出現呼吸急促、喘氣、全身乏力等癥狀,或是明顯感覺到體力下降,應...
醫師提醒,如果出現出現呼吸急促、喘氣、全身乏力等癥狀,或是明顯感覺到體力下降,應進一步檢查心臟功能。圖/123RF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