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加緊與美國達成礦產協議 試圖取代中國 https://t.co/HNCJmGvuDu pic.twitter.com/OnyK6KlJ6G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October 14, 2025
法新社周二(10月14日)消息稱,澳大利亞正加緊推動與美國就關鍵礦產達成協議,並準備向美國開放本國豐富的礦產儲備,試圖成為一個比中國更可靠的替代供應國。
法新社稱,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將於本月前往華盛頓,力爭達成協議,向美國提供更多關鍵礦產資源。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唐·法雷爾(Don
Farrell)明確表示,希望與美國達成更廣泛的合作協議。他在10月早些時候表示:「我們從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在討論關鍵礦產的問題。」
一直以來,中國在這些關鍵原材料的生產中佔據主導地位,這些原材料廣泛應用於太陽能電池板、精密導彈等多個領域。然而上周四,中國在宣布對所有含有稀土成分的產品實行出口管制。法新社分析指出,根據澳大利亞政府的數據,該國是全球前五的鋰、鈷和錳生產國,這些礦物廣泛應用於可充電電池和航空發動機。此外,澳大利亞還擁有大量稀土資源,例如釹和鐠。這些備受爭搶的金屬可用於製造強力磁鐵,在多個工業領域中至關重要。
但法新社也表示,澳大利亞雖然在礦產開採方面實力強大,但與多數礦業國家一樣,在本土加工能力方面卻相對薄弱。每年有超過90%的澳洲鋰礦被運往中國的大型精鍊廠進行加工。因為澳洲本土因環保擔憂和高昂的基礎設施成本而難以高效建成精鍊廠,發展產業鏈。
中國目前是全球鋰和鎳的最大精鍊國,並幾乎壟斷了稀土的加工市場。北京已禁止出口某些可能幫助其他國家發展加工能力的技術,並被指通過設置配額來操控市場供給。儘管分析人士認為,澳大利亞尚無法打破中國的主導地位,但它可以作為一個更可靠的供應來源,幫助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風險。
澳大利亞企業Lynas自稱是「全球除中國外唯一重要的稀土生產商」。為了削弱中國的控制力,美國政府已與Lynas簽署了一項價值2.58億美元的合同,用於在德克薩斯州建設新的稀土精鍊廠。不過,隨著這些金屬在戰略層面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強,澳大利亞也擔心會有外國勢力試圖滲透澳大利亞的礦產企業。官方在今年3月發布的一份公告中指出:「礦產豐富的澳大利亞企業,正成為外國的目標,這些國家意圖獲取商業、技術或戰略優勢。」2024年,澳大利亞政府已迫使多家中國股東出售其在本土稀土企業Northern
Minerals中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