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5 11 月

網紅神葯,讓她減重36斤後胃裡長出「石頭」

她已經肚子疼、噁心嘔吐一個月了,一直以為只是因為最近壓力太大。

直到,醫生在她的胃裡發現一大塊「石頭」,停掉了讓她成功減重18千克的網紅神葯,並開出處方:12小時內喝下3升無糖可樂。

醫囑——大量喝可樂 |

肚子疼,最可能的原因有兩種

這位63歲女性的肚子疼,位置在上腹部和右側腹部,並蔓延到背部,是燒灼一樣的感覺,按壓右側腹部會加重疼痛。

最近一個月,她胃口不好,覺得噁心,還經常嘔吐。到急診看病之前,她自己吃過一些抑制胃酸分泌的葯,但沒什麼效果。

過去一年時間,她的體重從93千克(身高1.7米,肥胖)減輕到75千克,最近一個月減輕速度加快。而一年前,正是她開始使用司美格魯肽的時間點,用藥是為了控制2型糖尿病和體重。

除了這兩個問題,她還確診過很多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高血壓、慢性腎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腰背痛、焦慮和抑鬱等,目前每天都吃的藥物共有16種。

醫生一一排查,把她腹痛、噁心嘔吐的最可能原因集中到了兩種疾病上。一種是消化性潰瘍,因為患者近一周為緩解腰背痛吃了24片布洛芬。另一種是胃石,因為患者的長期用藥中有兩種會增加胃石形成的風險。

接下來的胃鏡檢查給出了答案,醫生在她的胃裡看到了一大塊胃石,診斷胃石症。

網紅神葯,讓她減重36斤後胃裡長出「石頭」

胃鏡檢查中看到的胃石 | 參考文獻[1]

胃裡長結石的幾率低,但不為零

腎結石、膽囊結石,大家都聽說過,胃裡也能長出堅硬的結石?

被叫做結石的,都是空心器官里出現的、本來不該有的硬團塊。胃石(Gastric
Bezoars),也就是沒有被消化的物質在胃裡凝集形成的團塊
。通常,胃石不如其他結石堅硬,但韌性比較強。

胃石形成,主要是因為難消化和排不出。難消化的,包括柿子、山楂、某些藥物和毛髮等異物。排不出是指胃腸功能不足,難以把胃內物質碾碎推到腸道里,原因可能在胃腸、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或者影響胃動力的藥物(如三環類抗抑鬱葯,以及本患者使用的司美格魯肽、緩解腰背痛的阿片類強效鎮痛葯)。

滿足這些條件並形成胃石的情況不常見,在所有做胃鏡的患者中,發現胃石的幾率低於0.5%。

胃石形成後,可以引起腹痛、噁心及嘔吐的癥狀,如果出現潰瘍、出血、梗阻等併發症,還可能有血便、嘔血等表現。有時,胃石患者沒有癥狀,是做胃鏡檢查時偶然發現的。

左滑查看更多圖片:胃石示意圖、手術中看到的毛髮性胃石、CT檢查中的胃石 | 參考文獻[1]

喝下無糖可樂,胃石消失了

看到她的胃石後,醫生決定先嘗試用可樂溶解,劑量是12小時內喝下3升。由於患者合併糖尿病,醫生選擇了無糖可樂。又因為患者不喜歡碳酸飲料,喝不下,醫囑改成了每天喝1.5升。

可樂,平時醫生常勸別喝,但在治療胃石上,喝可樂是一種相對性價比高、風險低、痛苦少的方法。溶解胃石的機制,可能是可樂里碳酸和磷酸的酸化作用、碳酸氫鈉的黏液溶解作用、二氧化碳以氣泡形式釋放時對結石的穿透作用,其他碳酸飲料也有溶解胃石的效果,但可樂是最常用的溶石飲料。

不過,可樂只能溶解食物形成的胃石,對毛髮性胃石不起作用。而且,有時可樂溶石效果不足,仍然需要通過胃鏡或開放式手術清除胃石。還有一種風險是,胃石被溶解成小塊排出,堵塞在腸道,造成腸梗阻。

幸運的是,這位患者喝到第二天,腹部突然出現牽拉的感覺,然後不舒服迅速減輕了。複查胃鏡時,胃石已經消失了。

胃石消失了 | 參考文獻[1]

患者入院後,司美格魯肽被停用,她的腰背痛繼續依靠阿片類藥物控制,直至出院。

出院3個月時,患者告訴醫生,她沒有再出現腹部不適,食慾增強,體重從出院時的74公斤增加到84公斤,糖化血紅蛋白由住院前的6.3%升高至6.6%。

網紅葯司美格魯肽還能用嗎?

這位患者使用的司美格魯肽,一度因為「減肥神葯」的名號成為網紅,藥廠產能拉滿仍然一針難求。不過,有效治療2型糖尿病和減輕體重的同時,這類藥物也有可能引起不良反應。

司美格魯肽屬於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同屬這類藥物的還有利拉魯肽和貝那魯肽等。

正常人血糖偏高時,體內的GLP-1釋放增加,它升高胰島素、降低胰高血糖素,從而降低血糖。另外,GLP-1還能延緩胃排空,在大腦中減少「餓」的信號,降低食慾。

GLP-1 受體激動劑藥物模擬了天然GLP-1的這些作用,可以幫助控制血糖和體重,但同時也可能引起不良反應: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噁心、腹瀉、嘔吐、消化不良、食慾下降和便秘,這些可以通過從低劑量開始用藥並逐漸增加劑量來減輕。

不太常見的有胃排空延遲,可能導致胃石形成。

罕見的包括胰腺炎、膽囊疾病和腸梗阻。

另外,患者停用GLP-1 受體激動劑後,可能出現體重增加和血糖控制惡化。

考慮到這些不良反應,「網紅神葯」還值得用嗎?如果在醫生指導下,用這類藥物把血糖和體重都控制好了,並因此明顯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沒有出現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自然是值得的。可如果是為了減肥擅自使用,或者用藥時出了大問題,就不一定值得了。

使用藥物是否值得 | 圖蟲創意

任何藥物的使用,都是一次利弊之間的慎重權衡。當一種藥物破圈成為網紅時,背後潛在的不良反應常常被光環遮蔽。

始終依託專業醫生對獲益和風險的評估,了解用藥注意事項,感到不適及時就醫,可以讓每一次用藥更加「值得」。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