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成為「孤兒」的獨生女們
雙親去世後的「空巢」生活。 十年前,「全面二孩」的公布與實施,宣告了「政策獨生子女」時代的結束。 它結束得並不突兀,三十餘年間,「二孩」的卡扣被不斷放鬆,直至解開。當失獨家庭、人口老齡化、性別失調等不斷膨脹的社會問題撐破了「優生優育」的外衣,學界宣布「後獨生子女時代」來臨了[1]。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148279462-2\");}); 目前中國有多少獨生子女? 官方數據更新於2005年:全國有0-30歲獨生子女人口1.58億人——這是目前為止國家統計部門的調查中唯一一次涉及了兄弟姐妹的數量,而後的數據全靠估算。當前社會學界的基本共識是:中國獨生子女數量在2015年就已超過了2億人。 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失獨」父母是個概率性問題,而失去雙親會是每一個正常壽命的年輕人未來將面臨的必然問題。當喪親疊加上「獨生女」的標籤,處境似乎更加艱難了。 戶口本上只剩自己 心肌梗塞來得很快,2024年初,父親去世的時候,34歲的大劉剛調動到省會城市工作,等她請假趕回老家時,還來不及過多悲傷,就開始了連軸轉。 按照當地的習俗,逝者的壽衣需要由子女來穿,聽聞唯一的女兒在外地工作,醫院催促著家屬趕緊聯繫殯儀館帶走遺體,最終在姑姑的努力勸說下,大劉才趕上送父親「最後一程」。 「我爸的身體很重,我根本抬不動,女孩子的力氣是沒法穿的」,身材瘦弱的大劉反覆嘗試,都沒有辦法順利給父親穿上壽衣,最後只能交給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大劉很無奈,「那一刻突然明白了為什麼有些人對兒子那麼有執念。」 其實,父親也不是沒有「兒子」,大劉的母親在她高中時去世,一年後父親就經朋友介紹再婚,有了一個繼子。大劉和父親、繼母、弟弟一起生活過一段時間,但每次回家都感覺自己像個外人。再後來大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