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選舉:身份政治、權力博弈和網紅動員·
伊拉克議會選舉定於2025年11月11日舉行。儘管街頭已張貼起各類競選海報,空氣中卻難覓熱烈氛圍。預計許多伊拉克人將選擇留在家中——自美國主導的政權更迭以來,伊拉克的民主制度已推行二十年,但選舉帶來變革的能力讓民眾逐漸失望。
對於選舉結果,各方已形成廣泛共識。總理穆罕默德·希亞·蘇丹尼領銜的競選名單被普遍視為頭號熱門,由什葉派政黨組成的執政黨聯盟「什葉派協調框架」有望通過組建包含主要庫爾德和遜尼派陣營的共識政府繼續掌權。
然而,即便蘇丹尼的競選名單贏得最多選票,他本人連任總理的可能性仍不大:最終人選將在選舉後各黨派複雜的組閣談判中確定。此前的每一輪選舉中,勝選陣營的領袖都未能出任總理。
儘管結果存在可預見性,這場選舉的競爭依然激烈。各大政治陣營正投入巨額資金用於競選活動。正如前總理海德爾·阿巴迪所言,此次選舉「主要不取決於支持率,而是取決於花錢,取決於買票」。
在許多伊拉克人眼中,選舉已淪為庇護政治與腐敗的溫床。
事實上,這場選舉與其說是對政府施政表現的全民公投,不如說是根深蒂固的政黨精英們重新分配權力的契機。選舉中贏得的席位將成為談判籌碼,精英階層會藉助這些席位,結合暴力手段、街頭動員等其他權力工具,爭奪政府高級職位。
這場權力博弈的結果可能考驗伊拉克的穩定局面。該國正處於罕見的平靜期,這種平靜建立在脆弱的精英協議之上——以擱置改革為代價換取秩序穩定。若選舉進程順利推進,將通過又一輪體制內競爭鞏固伊拉克這種「可控穩定」狀態;但如果對立派系認為權力分配失衡,或試圖破壞長期形成的權力格局,即便是短暫的動蕩也可能打破伊拉克脆弱的平衡。
伊拉克的民主體制如何運作?
伊拉克2005年經全民公投通過憲法,確立議會制民主政體,國民議會為選舉產生的立法機構。
每四年,伊拉克全國19個省份(包括庫爾德地區各省)的登記選民將投票選舉產生329名國民議會議員。
理論上,國民議會先提名總統(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