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開始為美國大選後雙邊貿易戰重啟做準備,謀求降低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
資料照:美國印地安納州霍根農場的主人保羅·霍根在駕駛收割機收穫大豆。(2019年11月8日)
無論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如何,美中貿易戰在這次選舉之後將會再次升溫似乎已經沒有多少懸念。路透社周五(11月1日)的報道說,中國多年來持續追求糧食進口來源多樣化,可能會使中國在新一輪美中農產品關稅戰中處於有利地位,而且能夠減少中國在糧食安全方面受到的損害。
從目前美國選戰的情形看,對於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大豆和玉米等農產品進口國來說,一場新的貿易戰已經脅迫在眉睫。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多次發出警告,他一旦當選,將對中國商品加征60%的關稅,以振興美國製造業。
特朗普曾經在2017年至2021年他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首次向中國發起了貿易戰,對幾乎價值大約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加征了高額關稅。中國方面為了報復,也對美國的大豆、牛肉、豬肉、小麥、玉米和高粱等農產品徵收了25%的關稅。
特朗普的競爭對手,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卡馬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對中國也持強硬的立場。一般認為,如果哈里斯當選,下屆美國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也不會有任何緩和的跡象。
自從2018年以來,中國就在努力減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程度,開始從更多的國家進口糧食。
特朗普和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2020年一月簽署了一項貿易協議,北京承諾增加購買美國的商品和服務,包括農產品。此舉改變了全球農業貿易的流動方向。但實際上,中國減少了對美國農作物的採購,將更多的訂單送給了巴西、阿根廷、烏克蘭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中國也提高了中國國內的農作物產量。
總部位於北京的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的農業分析師埃文·佩伊(Even Pay)女士對路透社說,「北京感覺安全多了,它發現在遭遇重大衝突時,美國對中國糧食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