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 8 月

中國

中國已開始為美國大選後雙邊貿易戰重啟做準備,謀求降低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
中國

中國已開始為美國大選後雙邊貿易戰重啟做準備,謀求降低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

  資料照:美國印地安納州霍根農場的主人保羅·霍根在駕駛收割機收穫大豆。(2019年11月8日) 無論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如何,美中貿易戰在這次選舉之後將會再次升溫似乎已經沒有多少懸念。路透社周五(11月1日)的報道說,中國多年來持續追求糧食進口來源多樣化,可能會使中國在新一輪美中農產品關稅戰中處於有利地位,而且能夠減少中國在糧食安全方面受到的損害。 從目前美國選戰的情形看,對於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大豆和玉米等農產品進口國來說,一場新的貿易戰已經脅迫在眉睫。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多次發出警告,他一旦當選,將對中國商品加征60%的關稅,以振興美國製造業。 特朗普曾經在2017年至2021年他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首次向中國發起了貿易戰,對幾乎價值大約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加征了高額關稅。中國方面為了報復,也對美國的大豆、牛肉、豬肉、小麥、玉米和高粱等農產品徵收了25%的關稅。 特朗普的競爭對手,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卡馬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對中國也持強硬的立場。一般認為,如果哈里斯當選,下屆美國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也不會有任何緩和的跡象。 自從2018年以來,中國就在努力減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程度,開始從更多的國家進口糧食。 特朗普和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2020年一月簽署了一項貿易協議,北京承諾增加購買美國的商品和服務,包括農產品。此舉改變了全球農業貿易的流動方向。但實際上,中國減少了對美國農作物的採購,將更多的訂單送給了巴西、阿根廷、烏克蘭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中國也提高了中國國內的農作物產量。 總部位於北京的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的農業分析師埃文·佩伊(Even Pay)女士對路透社說,「北京感覺安全多了,它發現在遭遇重大衝突時,美國對中國糧食安全的...
路透社:中國研究人員基於Meta模型開發軍用AI工具
中國

路透社:中國研究人員基於Meta模型開發軍用AI工具

  路透社報道,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的中國頂尖研究機構已利用可公開取得的Meta公司的Llama模型,開發出一種具有潛在軍事應用的AI工具。 路透社報道,據學術論文和專家分析,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的中國頂尖研究機構已利用可公開取得的Meta公司的Llama模型,開發出一種具有潛在軍事應用的人工智慧(AI)工具。 在路透社審閱的一篇6月份論文中,六名中國研究人員詳細介紹了如何將Meta的Llama早期版本作為基礎,構建了所謂的「ChatBIT」模型。這六人隸屬的三家機構中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的兩家機構。 這些研究人員使用了Meta開發的早期Llama 2 13B大型語言模型(LLM),結合自己的參數,構建了一個以軍事為重點的AI工具,用於收集和處理情報,為作戰決策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 該論文表示,ChatBIT經過微調並「對軍事領域的對話和問答任務進行了優化」,其性能表現優於其他一些AI模型,而這些AI模型的能力約為ChatGPT-4的90%。他們沒有詳細說明如何定義性能,也沒有具體說明ChatBIT是否已投入使用。 「這是首次有實質證據顯示,中國解放軍軍事專家一直在系統性研究並試圖利用開源大型語言模型(特別是Meta的模型)的力量用于軍事目的,」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副研究員、專門研究中國新興及兩用技術的張昆陽(Sunny Cheung)表示。 Meta已公開發布了Llama等許多AI模型,但對這些模型的使用有所限制,包括要求必須向該公司申請許可,其使用條款也禁止將這些模型用於「軍事、戰爭、核工業或應用、間諜」和其他受美國國防出口管制的活動,並禁止用於開發武器和旨在「煽動和促進暴力」的內容。 然而,由於Meta的模型是公開的,該公司執行這些規定的方法有限。Meta在回復詢問時引用了其使用...
中國環保官員:無論誰贏得美國大選,希望美國繼續與別國在氣候變化上合作
中國

中國環保官員:無論誰贏得美國大選,希望美國繼續與別國在氣候變化上合作

  資料照:美國新任氣候總統特使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與中國外長王毅在北京人大會堂舉行會談。(2024年9月6日) 華盛頓 — 中國政府一位高級官員星期五(11月1日)表示,無論誰贏得即將於下周二舉行的美國大選,北京希望美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繼續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 中國與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碳排放國,兩國之間的合作與協調曾經為促成包括里程碑式的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在內的一系列重大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協議和措施做出重要貢獻,而且美中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對話與合作是近年來兩國關係陷入困境後為數不多的互利雙贏領域之一。 美國新任氣候總統特使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今年九月曾經訪華三天,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舉行會談,討論氣候變化問題以及雙方在這個領域如何展開務實合作的辦法。 但是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2016年贏得美國大選併入主白宮後,曾經下令美國退出《巴黎協定》。路透社認為,如果特朗普在下星期二舉行的大選中獲勝,他有可能第二次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且終止美中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合作。 「我們期待美國能夠在氣候政策上保持穩定和一貫性,我們也希望美國能夠繼續與全球其他國家進行合作,」中國環境生態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在北京舉行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COP)將於11月11日至22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夏應顯在談到此次會議上表示,北京希望此次會議將傳遞出「多邊主義不可逆轉、國際合作不可或缺」的積極信息。 作為《巴黎協定》的履約義務一部分,各締約國必須在明年二月之前向聯合國提交新的、更加雄心勃勃的「國家自主貢獻」(NDCs)目標。 路透社指出,華盛頓一直在敦促北京承諾在2035年將...
美國譴責中國將人權捍衛者余文生與許艷夫婦判處徒刑(聲明全文)
中國

美國譴責中國將人權捍衛者余文生與許艷夫婦判處徒刑(聲明全文)

  資料照片:中國人權律師余文生和妻子許艷。(照片來自維權網)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星期四(10月31日)發表聲明,譴責中國政府本星期將人權捍衛者余文生和他的妻子許艷判處徒刑,並呼籲中國立即無條件放人。 以下是美國國務院聲明的全文中文翻譯: 有關人權捍衛者余文生與許艷被判刑的新聞聲明 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 2024年10月31日 美國譴責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對人權律師余文生和他的妻子許艷的不公正監禁。10月29日,PRC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指稱判處余文生三年有期徒刑,許艷一年零九個月有期徒刑。這些判決表明PRC繼續試圖壓制那些為人權和法治發聲的人。在審判余文生和許艷期間,當局禁止包括美國在內的幾個外國使團的外交官旁聽,破壞了對確保尊重余文生和許艷接受公平審判的權利來說至關重要的透明度。 我們呼籲PRC立即無條件釋放余文生和許艷。我們還再次要求PRC釋放所有被不公正拘押或監禁的人。美國繼續與那些在PRC和世界各地勇為人權而勇敢奮鬥的人站在一起。   本文來源:美國之音...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背後有何玄機?
中國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背後有何玄機?

  中國吉利公司生產的Omoda 5型電動汽車在義大利米蘭展出. (2024年7月4日) 維也納 — 經過長達一年的反補貼調查,歐盟於10月29日宣布將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率從10%大幅提升到最高45.3%。新稅率定於10月31日生效。觀察人士判斷,此舉對歐盟消費者影響有限,但北京料將對依賴中國市場的歐盟出口商採取報復措施。 為何在此時宣布? 與美國和加拿大直接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0%關稅不同,從2023年9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到如今正式宣布加征關稅,雙方歷經多輪博弈。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對電動汽車出口商的補貼扭曲了市場價格,構成不公平競爭。北京譴責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並對從歐盟進口的豬肉、乳製品和白蘭地等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 在原定9月25日的關稅案表決前夕,一些歐盟某些成員國立場出現動搖,表決推遲舉行。當時有消息稱,最初加征35%以上關稅的計劃可能降至20%以下。 在10月4日的最終表決中,德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和馬爾他等國投票反對,但未能達成否決該案所需的多數。與此同時,歐盟繼續與中方進行談判。 歐盟於10月29日宣布的加稅計劃與最初關稅提案差別不大,即在10%的汽車進口標準關稅基礎上,對在中國生產的不同車企電動汽車分別加征關稅,稅率從7.8%(特斯拉)到35.3%(中國上汽集團)不等。 義大利漢學家弗朗西斯科·郗仕(Francesco Sisci)認為,此次加征關稅的時機可能跟歐洲汽車製造業所面臨的困境有關。 他向美國之音表示:「就在宣布加征關稅的幾個小時前,大眾汽車公司表示將關閉位於德國的工廠,這是80多年來的首次。大眾汽車是德國重要的經濟引擎,而德國又是歐盟經濟的火車頭。如果德國經濟垮台,歐盟就會不復存在。因此,關稅是歐洲陷入困境時建立起的第一道防線。」 關...
專家:緬甸人對中國的反感情緒有升高趨勢
中國

專家:緬甸人對中國的反感情緒有升高趨勢

  緬甸地理位置圖。 曼谷 — 專家表示,最近在緬甸的一座中國領事館遇襲事件反映出該國日益增長的反對中國的情緒,這種情緒源於北京對執政軍政府的支持。 10月18日,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的中國領事館遭到小型爆炸裝置的襲擊。報道稱有建築受損,但沒有人員傷亡。 這是自1967年仰光發生反對中國的騷亂以來,緬甸首次發生針對中國外交設施的攻擊。 緬甸軍方在給記者的聲明中表示,爆炸損壞了兩層建築的屋頂磚瓦,並表示正在尋找並逮捕對此次事件負有責任的「恐怖分子」。 兩個星期過去了,尚未有人被捕,也沒有任何組織聲稱對此負責,但專家表示,對中國的反感情緒依然存在。 美國和平研究所的訪問高級專家、華盛頓威爾遜中心的全球研究員耶苗亨(Ye Myo Hein)表示,自2021年2月1日緬甸軍方奪取政權以來,對中國的強烈反感情緒一直在滋長。 他告訴美國之音(VOA):「政變後,公眾認為中國支持軍政府,導致民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中情緒。」 自從敏昂來(Min Aung Hlaing)及其領導的軍隊推翻民主選舉產生的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政府以來,緬甸一直處於混亂之中。被推翻政府的支持者與各民族武裝聯手反恐抗軍政府的統治。 中國曾一度與軍政府保持距離,但最近又恢復了支持。耶苗亨表示隨著中國再次表態支持軍政府,反對中國的情緒開始再次上升。 他說:「很難確定是誰對中國領事館的襲擊負責,但如果中國繼續支持軍政府,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強烈的公眾敵意。」 軍方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制裁和譴責,但仍然得到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等國的某些支持。 在緬甸問題上有超過20年研究經驗的獨立分析師大衛·斯科特·馬修森(David Scott Mathieson)告訴美國之音:「無論是誰策划了領事館爆炸事件,這表明反對中國的怒氣的多個方面,包括對支持軍政權的憤怒以及對中國被認為支持果敢族佔領臘戍的憤怒...
美無人機製造商:中國的制裁將打擊供應鏈
中國

美無人機製造商:中國的制裁將打擊供應鏈

  資料圖片:帶有RTK GPS附件的Skydio X10無人機。 一家向烏克蘭軍隊提供無人機的美國無人機製造商表示,中國的制裁將影響其供應鏈數月,稱北京此舉是為了「加深世界對中國無人機製造商的依賴」。 中國外交部本月早些時候宣布對斯凱迪奧(Skydio)公司、其他兩家國防企業和10名個人實施制裁,此前美國批准了5.67億美元的對台防務援助。 Skydio星期三(10月30日)表示,中國對該公司實施制裁的原因是「因為向台灣銷售無人機,我們目前在那裡的唯一客戶是內政部消防署」。中國聲稱台灣為其領土。 但該公司表示,中國此舉也是為了給本國企業提供競爭優勢並推進其利益。 Skydio的首席執行官亞當·布賴(Adam Bry)在公司網站上的一則消息中表示:「這是無人機行業的一個讓人清醒的時刻。如果之前還有任何疑慮,那麼此舉清楚表明,中國政府將把供應鏈用作武器,推進他們的利益,將其置於我們的利益至上。」 布賴補充道:「這是試圖消滅領先的美國無人機公司,並加深世界對中國無人機供應商的依賴。」布賴是被制裁的個人之一。 他表示,由於制裁,Skydio的無人機電池供應將減少數月,因為該公司從中國採購這一關鍵組件。 Skydio將「不得不採取極端措施,每台無人機僅限配一塊電池」,同時尋求其他供應商。 他補充說:「我們之所以成為目標,是因為我們是中國以外最大的無人機公司,而且我們為推進國家安全的關鍵客戶服務。」 無人機戰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雙方都使用無人飛行器(UAV)進行空襲和偵察。 Skydio在7月份表示,其無人機正在被烏克蘭用於記錄發生在該國境內戰爭罪行指控。 巴黎智庫蒙田研究所(Montaigne Institute)的政策分析師馬修·杜查特爾(Mathieu Duchatel)在X平台上發文稱,中國的制裁已引發「供應鏈危機,以加強自身產業並支持...
新報告:中國顯示器行業崛起有可能損害美國國家安全
中國

新報告:中國顯示器行業崛起有可能損害美國國家安全

  資料照片:在北京舉行的互聯網安全大會期間,人們走過表示近期在中國發生的網路襲擊的電子顯示屏。(2017年9月12日) 一份新報告的作者表示,中國在電子顯示器製造領域不斷攻城略地,可能會使美國在軍事技術的關鍵零部件上依賴中國,從而帶來國家安全方面的關切。 為何重要 這份題為《顯示器是新電池》(Displays are the New Batteries)的報告的共同作者喬·麥克雷諾茲(Joe McReynolds)說,從戰鬥機到增強現實設備,顯示器正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計算機化軍事裝備,可以幫助軍人對他們在戰場視野上疊加數字信息。 報告的另一位共同作者毛文傑(James Mulvenon)表示,中國的顯示器補貼可能會排擠競爭對手的業務,並導致美國在衝突期間必須依賴中國。 這份該報告定於本星期由帕米爾諮詢公司(Pamir Consulting)發布,該公司幫助企業和政府實體分析在中國的風險。 有關數字 根據這份報告的說法,中國顯示器行業的崛起是由於中國政府通過「投資、現金福利以及在貸款、土地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折扣」補貼50%至70%的投資成本。 這份報告說,截至2024年,京東方(BOE)在全球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屏市場的份額為16%,使其成為全球第二大顯示屏生產商。OLED顯示屏是高端智能手機使用的先進顯示屏。 相關背景 京東方科技集團等中國企業已在該行業取得重大進展,並拿下了和蘋果(AAPL)等公司的業務。 長期以來,該行業最初由日本製造商主導,現在的領軍者是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和LG等韓國公司,它們生產用於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和其他設備的顯示屏。 毛文傑曾撰寫過一份有關中國晶元製造公司中芯國際(SMIC)的報告,那份報告曾在美國官員中傳閱。中芯國際後來被列入貿易制裁清單。 重點引述 毛文傑對路透...
日本將與歐盟簽署安全夥伴協議 協調對抗中國
中國

日本將與歐盟簽署安全夥伴協議 協調對抗中國

  資料圖片:2023年7月13日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出席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日本峰會。 日本京都 — 在與中國的緊張局勢升級之際,日本政府和歐盟(EU)將簽署「安全與防衛夥伴關係」協議。與此同時,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爾(Josep Borrell)將於11月1日起訪問日本,並與日本外相岩屋毅舉行史上首次「日本-歐盟外長戰略對話。」日本媒體推測,歐盟越來越關注中國不斷升級的海上活動,並尋求加強與日本的合作,兩方將因自由和民主等共同價值觀而團結在一起。 日本共同社10月23日曾報導,這項合作是在中俄夥伴關係的背景下進行的,特別是考慮到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加劇了歐盟的緊迫感。該協議草案,預計將強調歐洲和日本在印太地區地緣政治和安全問題上的相互依存。 報導稱,草案將提議雙方建立一個新的主管級年度「安全與防衛對話」,以及日本自衛隊和歐盟海軍之間聯合訓練演習的計劃。這些演習也可能包括第三國的參與。 此外,協議將促進日歐之間的防衛產業信息交換,而對於讓交換機密信息成為可能的信息保護協定,則尋求籤署的可能性。同時,在應對把軍事力量與傳播虛假信息等相結合的混合威脅、核裁軍與核不擴散方面,日本和歐盟也將攜手合作。 博雷爾本周將訪問日本 歐盟外交部門10月31日發表新聞稿證實,博雷爾訂於11月1日至4日訪問日本和韓國。這次訪問將成為加強歐盟與日本和韓國關係、以及促進雙邊和區域合作,包括安全和防務的機會。博雷爾在訪問期間,還將會見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 博雷爾透過新聞稿強調,他對印太地區兩個最親密夥伴的訪問,是過去五年來加強歐盟積极參与印太地區努力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在地緣政治議題上達成了一致,並推進了我們共同的價值觀。我很榮幸能夠在我任期的最後幾個月訪問東京和首爾,不是為了告別,而是為了開啟我們日益密切的關係的新篇章。」 日本外務省10月29日也發表新聞稿證實...
巴基斯坦稱中國大使就中方人員安全問題的批評言論「令人費解」
中國

巴基斯坦稱中國大使就中方人員安全問題的批評言論「令人費解」

  資料照片:在上海合作組織在伊斯蘭堡召開峰會期間,安全人員守衛在會場附近的媒體中心外。(2024年10月16日) 伊斯蘭堡 — 巴基斯坦星期四(10月31日)反駁了中國就巴基斯坦境內中國人員安全問題發表的批評,稱這些言論「令人費解」,違背了鄰國之間既定的外交傳統。 巴基斯坦外交部發言人穆塔茲·俾路支(Mumtaz Baloch)在伊斯蘭堡舉行的每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政府致力於確保在巴基斯坦的中國公民、項目和機構的安全。 俾路支是對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罕見公開警告的回應。姜再冬敦促伊斯蘭堡方面對製造多起致命襲擊中國工人事件的武裝分子採取行動。 姜再冬稱這種暴力「不可接受」,並告誡說,這對北京的「一帶一路」投資構成了「制約」。 「中國大使的表態令人費解,沒有體現出巴基斯坦和中國之間的外交傳統,」俾路支說。「我們將繼續與我們的中國兄弟接觸,向他們保證巴基斯坦完全致力於保障他們在巴基斯坦的安全和福祉,」她補充說。 姜再冬在伊斯蘭堡的一個研討會上發表講話時提到,今年3月和10月發生了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事件,造成七名中國人員死亡。自大約十年前兩國啟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以來,在巴基斯坦被打死的中國工人已增至21人。 姜再冬通過翻譯說:「我們在六個月內就遭受兩次襲擊,這是不可接受的。」他強調,巴基斯坦政府需要採取「有效補救措施,防止此類恐怖行為再次發生,並確保發現、抓捕和懲罰肇事者。」 巴基斯坦公開對中國的批評做出回應,這是前所未有的,而中國大使就保護中國工程師和工人方面的安全疏失指稱而向伊斯蘭堡發出警告,這也極為罕見。 「中巴經濟走廊」(CPEC)被視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已帶來250多億美元的中國投資,以加強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促進雙邊貿易的改善並進一步融合南亞地區。 姜再冬呼籲巴基斯坦對「所有反華恐怖組織」採取行動,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