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9 8 月

中國

男足完敗球迷憤怒 再現中國體制腐敗
中國

男足完敗球迷憤怒 再現中國體制腐敗

2024年9月5日,2026年世界盃預選賽,日本對中國,中國球員在比賽前合影。 在近日世界盃亞預賽的一場焦點戰中,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慘敗日本隊。這場失利不僅僅是一場比賽的失敗,也反映出中國足球長期以來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激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與討論。 在本周四(9月5日)舉行的2026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18強賽的首場比賽中,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以0比7慘敗於日本隊,創下了三項恥辱記錄:對日本最大比分失利、世預賽單場最多丟球、世預賽最大比分失利。 慘敗引發集體憤怒 儘管比賽備受關注,但中國央視並未轉播這場比賽,轉播權由愛奇藝體育以9元人民幣的價格售出。這一舉動也引發了球迷的不滿,央視通過聲明解釋稱,由於賽事版權由亞足聯代理公司持有,談判價格畸高,導致無法直播。 2024年9月5日,在東京琦玉體育場舉行的2026年世界盃預選賽第三輪比賽中,中國隊球員張玉寧(右)與日本隊球員谷口彰悟(左)爭搶球權。(路透社)」(路透社) 比賽結束後,中國男足遭到了球迷和媒體的集體討伐。中國足球名宿范志毅公開怒斥這場失利,他表示:「看得我真的想跳進黃浦江。」他在微博上進一步批評道:「實力有差距,輸可以接受,但這樣輸球,確實讓球迷難以接受。還是腳踏實地總結經驗吧。」 知名球評人李承鵬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也不留情面,他寫道:「會慘敗,因為這些蠢貨從不知羞恥,更羞恥的是,它們還壞!更更羞恥的是,它們一致認為這是對的。」 此外,中國足壇一代名將郝海東的妻子葉釗穎點評說:「沒有一個好的體制和體系保障的情況下,一撥不如一撥。這不是我們每個人的錯,是這個體制錯了。」 中國男足近年來的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儘管投入了大量資金並推行了多次改革,但其世界排名和實際成績依然落後於亞洲強隊,如日本和韓國。相比...
殘奧會最後一天  中國民眾對獎牌數為何缺乏熱情?
中國

殘奧會最後一天  中國民眾對獎牌數為何缺乏熱情?

在中央電視台主要體育頻道的24個預定節目中,只有6個是殘奧會賽事轉播,而對已經閉幕的奧運會賽事重播節目就有7個。 9月8日,在法國巴黎舉辦的2024年殘奧會進入最後一天。本屆持續12天的賽事,聚集了全球最高體育水平的多達4400名殘奧運動員。殘奧會也成為繼奧運會之後,全球最具規模的體育盛事之一。 奧運金牌滑雪選手谷愛凌視頻主動回懟黑粉 截至本周日,中國殘奧隊以220枚獎牌總數的好成績位居第一,大幅領先位居獎牌榜第二和第三位的英國和美國隊運動員。但是,與中國官方讚譽奧運金牌獲獎者為民族英雄,甚至高調渲染與美國隊的激烈獎牌競爭相比,中國殘奧運動員的巨大成功似乎並未點燃國內民眾的關注熱情。這是什麼原因呢? 法新社注意到,自巴黎殘奧會開幕以來,中國互聯網上有關「殘奧會,關注度低」話題標籤的瀏覽量已經超過1億人次,許多人感嘆官方媒體在黃金時段對殘奧會的轉播力度不足。以周六為例,在中央電視台主要體育頻道的24個預定節目中,只有6個是殘奧會賽事轉播,而對已經閉幕的奧運會賽事重播節目就有7個。此外,在微博近日一條有關宣傳中國殘奧運動員獲金牌總數已超過英美總和的新聞帖子下,許多網民抱怨「關心的人太少了」。 外界注意到,在中國,奧運明星與殘奧明星的待遇迥異,奧運會金牌運動員的身影往往會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廣告牌上。而中國體育奉行「舉國體制」,這一機制雖能有效大比例篩選和投資身體健全的職業...
中國\”反右\”見證者鐵流辭世 一生批判獨裁專制
中國

中國\”反右\”見證者鐵流辭世 一生批判獨裁專制

資料照:中國作家鐵流 近日,中國著名作家、\"右派\"代表人物鐵流在四川成都去世。他的一生曾經歷長達二十三年的勞教勞改,並以反抗專制、捍衛新聞自由的精神著稱。 劉曉原律師:作家鐵流被解除\"監視居住\" 鐵流在「反右」運動中被打成右派,曾經是中共體制內外持續對毛澤東及其專制體制的重要批判聲音之一。鐵流的離世不僅標誌著一位反獨裁鬥士的謝幕,也再次引發了外界對當下中國政治環境的深思。 據維權網發布的消息,中國著名作家鐵流先生9月8日在四川成都離世,享年92歲。 鐵流的兒子黃曉鐵在訃告中寫道:「家父的一生充滿坎坷、幸運和傳奇,是自始至終都對國家和社會充滿感激的一生,他老人家給熟悉他的讀者和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 公開資料顯示,鐵流原名黃澤榮,1933年生於四川。在1957年反右運動中,鐵流被打為右派,關押勞改長達23年,直到1980年才獲得平反。作為「老右派」的代表人物,鐵流堅定地批判毛澤東的極權統治,並用他的經歷揭露了反右運動的殘酷真相。 海外中文政論刊物《北京之春》的榮譽主編胡平向本台表示,2007年,他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舉行的紀念反右運動五十周年研討會上,與鐵流進行過交談。 胡平說:「鐵流主要是堅決地、徹底地批判和否定毛澤東,對毛澤東之後,鄧、江、胡改革開放後的中共,他的看法就不是反對得那麼堅決。」 胡平認為,這可能與鐵流在改革開放後的經商成功有關。他說,鐵流曾在座談會上表示,經濟獨立是人格獨立的前提。因此胡平認為,正是商業上的成功使鐵流有能力資助各類民主活動,並推動新聞自由。 「正因為這樣子,鐵流對改革開放批評的態度不如很多人那麼堅決。但這點都不重要了,主要看他做了什麼事情。」他說:「我相信,他肯定對習近平的這些做法非常不滿,因為他比較肯定江胡時代,那...
中國發布足球從業人員終身禁令 外界不看好實際作用
中國

中國發布足球從業人員終身禁令 外界不看好實際作用

2024年9月10日,2026年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第三階段C組第2輪,中國隊對沙烏地阿拉伯隊比賽。 中國男足在世界盃預選賽慘敗日本後,球迷的目光在9月10日再次聚焦對決沙特隊的比賽。與此同時,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公安部當天召開足球行業打擊\"假賭黑\"專項發布會披露,自2022年以來,中國司法機關已經對44人宣布了終身從業禁令。那麼,終身禁止從業的做法能否為中國足球行業帶來根本轉變呢? 男足完敗球迷憤怒 再現中國體制腐敗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公安部的這場新聞發布會放在了以足球聞名的遼寧省大連市。據中國官媒中新網報道,公安部負責人在會上介紹說,自足球行業集中反腐行動展開以來,除宣布44名涉案從業人員被宣布終身從業禁令外,還有44名涉案足球從業人員被法院依法作出判決,34人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同時司法機關還查實涉嫌賭球、假球比賽120場。 這一消息的公布,恰在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在2026 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以0:7大比分敗給日本隊之後的幾天,這似乎又在圍繞中國足球的輿論場激起了新的波瀾,並讓外界進一步關注中國足球的命運。 對推動足球發展作用有限? 《人民日報》前體育部記者汪大昭在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說,足球行業的種種不良風氣主要是受到社會大環境中陋習的影響,對足球行業不正之風的查處能給行業帶來正面的刺激:「他們應該在這種強刺激之下振作起來,因為現在大家對足球的復甦有很大的期待,這種期待就是由國家隊這二、三十個隊員肩負著。」 這場從2022年底開始的足球行業反腐風暴一直以來受到廣泛關注,其過程中被查的有11位中國足協的現任和前任領導,包括中國男足原主教練李鐵、中國足球協會原副主席李毓毅和中超聯賽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馬成全等人。有網友諷刺說,正好11人,在獄中湊齊一支足球隊。...
中國審議《國防教育法》:突出服役意識、強化軍訓
中國

中國審議《國防教育法》:突出服役意識、強化軍訓

2013年10月25日,浙江省東陽市一公園,身穿軍裝的幼兒園孩子們拿著玩具槍。 近日,中國《國防教育法》修訂草案提交人大審議。該草案強調學校內進行國防教育的重要性,並且強化有關學生軍訓和服兵役意識。有分析認為,當局提升國防教育意在拓展兵源,或為大規模作戰做準備。 2001年頒布施行的中國《國防教育法》曾在2018年做過修訂,時隔7年後,該法進行二次修訂。修訂草案在9月10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二次審議。其內容明確規定,普通高等學校、高中階段學校應當按照學生軍事訓練大綱,加強軍事技能訓練,提高軍事訓練水平;駐地軍事機關應當協助學校組織學生軍事訓練。 新華社報道,中國《國防教育法》二次審議稿擬修改內容包括,增加學校國防教育應當與兵役宣傳教育相結合,增強學生依法服兵役意識,營造服兵役光榮的良好氛圍等規定要求;對軍訓提出加強軍事技能訓練、磨練學生意志品質、增強組織紀律性等要求;與《預備役人員法》相銜接,明確對預備役人員進行國防教育有關要求;增加有關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等。 學者:保家衛國意識向下紮根以拓展兵源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龔祥生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表示,中國《國防教育法》修訂草案今年四月先進行初審,主要是將國防教育向下延伸、向下紮根。 龔祥生說:「要學生能更早建立國防知識、敵我意識,讓學生有基本的操練。主要想向下延伸,過程中可以普及最基本的軍事知識;對未來要進一步備戰,針對《動員法》實施之後有更多的可用之兵。」 2015年4月4日,新疆葉城,身穿紅軍裝的小學生在清明節前參觀烈士陵園。(路透社) 龔祥生提到,以色列為因應周邊安全,採取全民皆兵、男女皆兵及從小訓練的作戰意識,以防範敵人進犯。反觀中國,徵兵、募兵並行,但大部分成年男子並沒有人人都去服兵役...
美中月球爭霸:誰將主導太空規則?
中國

美中月球爭霸:誰將主導太空規則?

圖為月球與一面中國國旗。中國近日公布了一項關於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計劃,表明美中兩國正在進行的太空競爭。 近日,中國負責太空探勘的一位高級官員公布了有關在月球建立長期基地的計劃。美中兩國探索太空之際,這場競賽背後的利益和發展前景備受矚目。 美中競爭激烈 中國宣布未來十年太空計劃 綜合國際媒體報道,中國深空探測重大專項總設計師吳艷華近日在第二屆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上,披露了一項有關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計劃並歡迎各國參與合作。吳艷華表示,中國計劃在2035年前完成科研站的基本建設,以月球南極為中心,實現100公里範圍內的科研作業能力,並發展無人探月和載人登月技術。同時,中國還計劃在2050年前在月球軌道建立一個太空站,通過與月球南極科研站的整合,覆蓋月球赤道和月球背面的探測,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大型綜合科研網路。 這項計劃的公布,也揭示了美中間的太空競爭已經如火如荼地開展。目前,兩國的首要太空任務是爭奪在月球最具戰略意義的位置——月球南極,並在該處搶先建立永久基地。 美國華盛頓智庫蘭德公司(Rand)研究航天與國防項目的高級工程師揚·奧斯伯格(Jan Osburg)接受本台採訪時,就此解釋了月球南極的重要性。奧斯伯格指出,月球南極可能存在太空中最有價值的原料——水:「我們發現在月球南極附近的深坑內存在冰沉積,以現有的技術,我們可以開採這些沉積並再制。」 奧斯伯格說:「液...
季風書園舉辦首次人文講壇 吳國光提出\”海華民族\”新概念
中國

季風書園舉辦首次人文講壇 吳國光提出\”海華民族\”新概念

9月12日,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季風書園舉辦首次人文講壇活動。 9月12日,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季風書園舉辦了首次人文講壇活動。政治學者吳國光在演講中提出,希望構建一個不同於\"中華民族\"的\"海華民族\"。那麼,這一新概念到底有怎樣的內涵呢? 風繼續吹: 專訪\"季風書園\"於淼 周四晚間,從上海遷至華盛頓重新開業僅兩周的季風書園內,樓上樓下座無虛席。季風人文論壇的首次活動正在舉行,主講人是美國斯坦福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吳國光, 題目是《公共生活與族群自由—從「亞流亡」到海外華人的文化重建》。 海外華人的公共生活與\"亞流亡\" 在美國生活了三十五年的吳國光首先提出一個問題:「這個公共問題就是,當我們來到海外的時候,我們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那塊土地上延伸出來的一部分,還是我們可以成為一個單獨的共同體?當然,這對我們華人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對於我們的精神自由、對於我們的文化建設、對於我們的後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吳國光在演講中提到「亞流亡」的概念,也就是那些並非因為政治原因來到海外的華人雖然不是「流亡者」,但哪怕身在自由國家,卻依然不願自由談論中國的公共事務。同時,他們所聽、所看的中文精神產品依然主要來自中國大陸。他說:「在中國這樣一個文化不自由、言論不自由的情況下,它的很多精神產品都帶有這個政權的烙印。再加上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意識形態非常強的政黨,它對中國的大眾進行洗腦已經不止七十多年了。」 吳國光還從政治學角度介紹了公共生活的概念,以及個體和群體的關係。其中,他強調,公共生活具有很強的精神、文化因素並具有可分享性,同時具有歸屬感,也就是華人作為一個群體所共通的東西。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季風論壇開講了!】華府 #季風書園 9月12日首次舉辦人文論壇...
中國大量高校\”本研倒掛\”  反映何種社會現象?
中國

中國大量高校\”本研倒掛\”  反映何種社會現象?

2021年6月13日,近一萬一千名畢業生在武漢的華中師範大學參加畢業典禮。 日前,中國大量高校的研究生數量已經超過在讀本科生,出現了被稱為\"本研倒掛\"的現象,其中既包括了大量的985/211高校,也有非985/211高校。那麼,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中國多所高校延長專碩學制 原因為何? 近年來中國研究生數字持續擴大 研究生就業前景並不樂觀 現居美國的邱家軍,曾於2010—2016年間在上海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任教,擔任過副教授和碩士生導師。他表示,根據他的觀察:「最早大概是在2012年算是一個比較大的分水嶺。2012年之前,高校研究生或者碩士研究生擴招比例沒那麼大,但是到了2012年以後,這個數字迅速地在擴大,尤其在最近幾年。」 近年來,隨著中國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中國研究生的招生規模正在迅速擴大。在2023年,中國研究生教育招生人數約為七年前的一倍。中國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23年,中國普通本科招生478.16萬人、研究生招生130.17萬人,總體而言本科生數量仍高於研究生。但在不少985/211高校,「本研倒掛」的現象非常突出。據知乎用戶周瑞、微信公眾號「星球數據派」根據公開數據所作的整理,在中國排名前列的高校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今年研究生新生人數都超過了本科生新生,其比例分別是2.37、3.19、1.54和2.84,而在今年新生人數方面出現「本研倒掛」現象的985/211高校數量更是超過了40所。 知乎用戶周瑞、微信公眾號\"星球數據派\"所整理的今年部分985/211高校新生研本比。(來自公眾號\"星球數據派\") 邱家軍告訴記者,在他於同濟大學任教時,那裡的本科生就業率就已經十分堪憂。當時,儘管...
英國新政府據報將停止資助孔子學院
中國

英國新政府據報將停止資助孔子學院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右)訪問英國孔子學院與孔子課堂 英國孔子學院的存留問題,過去幾年成為歷任英國首相的燙手山芋。近日有英國媒體報道,英國新政府將停止對境內孔子學院的資助,不過孔子學院能否繼續在英國營運,卻仍然是一個疑問。而另一方面,中國駐英國大使最近頻繁訪問多家英國高校,討論和中國高校的合作,更寄語劍橋大學中國留學生「早日學成報效祖國」。 英國政府修法針對孔子學院 捍衛言論和學術自由 孔子學院藏安全隱憂 英國大學期待與台灣合作 英國境內目前共有三十家孔子學院,一直被質疑以提供文化活動和語言課程為名滲透英國校園,壓制校內對北京的批評聲音。英國國會情報及安全委員會(ISC)甚至把孔子學院形容為「特洛伊木馬」,被中國政府利用,阻止英國大學參與「不利於中共」的討論,比如教授有關西藏和台灣的內容。 近年上任的多位英國首相都在孔子學院問題上面臨朝野壓力。上任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曾在競選期間承諾會關閉英國境內所有孔子學院,卻在上任後違背承諾,只表示會撤銷對孔子學院的政府資助,聲稱禁絕孔子學院的做法「並不相稱」。 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近日引述工黨新政府的教育部,表示停止資助孔子學院的行動已經完成,意味著孔子學院不再獲得英國政府的資助。英國政府發言人未有確認消息,只表示孔子學院和所有在英國營運的國際組織一樣,要在英國法律範圍內透明運作,並遵守英國開放和尊重言論自由的價值觀。 英國政府資助被叫停後  孔子學院能否繼續營運? 英國人權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研究及政策顧問梅根(Megan Khoo)書面回複本台查詢時表示,孔子學院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一直讓人擔憂。她認為英國政府停止對孔子學院的資助是正確的一步,不過孔子學院能否繼續在英國運作,卻仍然是個疑問...
美眾院調查報告:中國利用美聯邦資金與大學獲取先進軍事技術
中國

美眾院調查報告:中國利用美聯邦資金與大學獲取先進軍事技術

眾議院教育和勞動力委員會主席弗吉尼亞·福克斯(右)在23日晚舉行的一場座談中表示:「毫不奇怪,中國正在盡一切可能成為世界頭號強國,而且它會用盡一切可能手段來實現這一目標…」 美國眾議院周一(9月23日)發布一份調查報告,發現過去十年,聯邦政府數億美元的研究資金被利用來資助中國,研發可用于軍事領域的關鍵技術。議員們呼籲立即採取行動,包括通過《威懾法案》,強化透明與問責。 美國眾議院的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以及教育和勞動力委員會周一(9月23日)公布一份多數黨幕僚報告,指出中共利用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研究以及美國和中國國防相關大學之間的合作夥伴關係,來實現軍事應用技術及關鍵技術的突破。 近9000項聯合研究成果由美政府資助 大多用于軍事領域 對此,眾議院教育和勞動力委員會主席弗吉尼亞·福克斯(Virginia Foxx)在當晚舉行的一場相關座談中表示:「毫不奇怪,中國正在盡一切可能成為世界頭號強國,而且它會用盡一切可能手段來實現這一目標,所以如果它有機會利用美國納稅人的錢,它肯定會這麼做。正如穆勒納爾議員所說,我們納稅人的錢應該用來在我們的國家推進我們的制度,而不是幫助共產中國推進他們的制度。」 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在聲明中說:「我們的聯合調查結果令人震驚。中國共產黨正在通過美國納稅人資助的研究,並通過在中國的美中聯合研究機構來推動其軍事進步。」 這份歷時一年完成的報告指出,有近9,000份由美國國防部或情報界資助發表的聯合研究出版物,涉及美國有關人員與中國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戰略性的技術研究,其中大部分用于軍事應用。許多中方研究人員隸屬於中國的國防研究和工業基地。一旦發生衝突,中國軍方可能會用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