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3 10 月

中國

中國

魯迅3500大洋買的北京四合院 如今價值驚人

百年前,魯迅為了在北京安個家,掏空家底,賣了老家的祖產,還四處借錢,終於在1923年買下阜成門內西三條衚衕的一個小四合院。3500大洋在當時可不是小數目,普通人家得攢好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湊夠。這院子不大,普普通通,但對魯迅來說,意義非凡。他剛跟弟弟周作人鬧掰,原來的大宅沒法住了。兄弟倆吵得不可開交,魯迅收拾幾本書和衣服,頭也不回地走了。他不想爭,寧可放棄原本屬於自己的那份房產。這3500大洋買的不只是房子,更是他的尊嚴和自由。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買房這事,魯迅可沒少費心思。他老家在紹興,祖產值點錢,但變賣起來心疼歸心疼,還是咬牙賣了。朋友那兒借的錢,也得慢慢還。屋子到手後,他總算有了個安穩的地方,能靜下心來寫東西。那幾年,魯迅在北京忙得腳不沾地。他在教育部上班,還在北大教書,工資加上稿費,一年能掙幾百大洋,算是不錯的收入。可他花錢也快,買書、請人抄稿子、資助窮學生,年底一算賬,常常入不敷出。即便如此,他還是寫出了《墳》《熱風》《彷徨》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那座小四合院,成了他創作的港灣。有錢了,魯迅住得卻還是很樸素。他在上海租的房子,無論是大陸新村還是多倫路,都跟普通人家差不多。他沒想過在法租界買洋房,也沒打算回北京再買個大院。他的錢,大多用來支持年輕人,出版進步書籍,或者投到文化運動里。魯迅對房子的態度,簡單得讓人佩服。他說,房子夠住就行,寫字不被打擾,能睡個好覺,不漏風就成。他不在乎地段好不好,面積大不大,更看重這地方能不能讓他安心思考。這觀念,放在今天,顯得特別清醒。現在的人買房,圖的是啥?有的是為了投資,盼著房價漲;有的是為了顯擺,住豪宅才有面子。可魯迅不一樣,他買房是為了給自己一個能做自己的地方。他的小四合院,承載的不是...
中國

中國大學生:干,狗不干我干!

據《鳳凰WEEKLY》報道,又到一年畢業季。 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和企業用工難的矛盾,是每年七八月固定不變的熱門話題。 不過,今年的互聯網,話題發生了某種轉變:「我一個大學生,你讓我種地/養羊/進廠? 狗都不幹。」「干,狗不干我干。」孔乙己的長衫說脫就脫,大學生的「尊嚴」說放就放。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事實上,2023年夏季畢業的大學生中,加入製造業崗位的比例已超過半數。 近幾年的實際就業數據顯示:大學畢業生,正在批量做藍領。隨著時代發展,藍領行業創造的新崗位也在不斷增加。 藍領的薪資和職位晉陞空間正在超越我們的認知。對藍領工作了解越多就越容易發現,大學畢業生投身藍領行業帶來的反差感,其實源於我們過時的擇業觀,以及落後的想像力。一、大學畢業生,正在批量做藍領當人們對大學生的刻板印象還停留在小鎮做題家的時候,部分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已經迭代到2.0版本了:闖入一切可以闖入的職場,干一切可以賺錢的工作。哪怕在干之前,他們腦子裡想的是:「我堂堂研究生,讓我回家賣羊?」但沒關係,工裝一穿態度立馬逆轉:「養! 狗不養我養! 養的就是羊!」如果說還有什麼可以呼應開頭「堂堂研究生」的身份,那就只能是結尾高呼「現在埋汰(骯髒)的我你愛搭不理,明天賣羊的我你高攀不起」的宣言。「狗不干我干」系列,有諸多賽道。有進廠的。 畢業之前,抱著「我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的,能找不到好工作」的想法,大聲說出「進廠,狗都不幹」的豪言。 但很快,現實啪啪打臉:「干,我乾的就是進廠。」「幹得多我吃得多,吃得多我幹得多。」有進餐廳的。 「我堂堂一個大學生,讀了那麼多年書,你竟然讓我去當服務員?」「干! 就喜歡干這種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的工作。」也有上路邊的。 「我一個讀過大學的,你叫...
中國

關係回暖?中國恢復北京至平壤客運列車

日本放送協會(NHK)今天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中國與朝鮮已同意恢復於2020年起停駛的北京至平壤客運列車。 朝鮮目前正深化與俄羅斯的關係,又被指與中國保持距離,外界關注此次兩國首都之間列車服務重啟,是否兩國關係改變的跡象。日本放送協會報道,受COVID-19疫情影響,中國與朝鮮兩國首都之間的客運列車服務自2020年1月起暫停,消息人士表示,兩國鐵路部門正在就此進行討論,並同意儘快恢復平壤和北京之間的客運列車服務。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正在進行最後調整,預計最快8月開始運行。報道表示,北韓正透過軍事合作等途徑迅速深化與俄羅斯的關係,也有指由於中國已表明將執行聯合國安理會針對朝鮮核導發展制裁的意向,朝鮮正與中國保持一定距離,外界關注這次兩國首都之間的列車服務重啟,是否兩國關係改變的跡象。報道又表示,今年5月以來,朝鮮以視察和訓練為目的,訪華次數有所增加。 熟悉中國與朝鮮關係的人士表示,兩國關係正在改善,但仍需謹慎判斷。圖為2024年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造訪中國邊境附近一處受洪水影響的地區時,自火車上走下,(路透)...
中國

澳總理二度訪華 北京「示好」的一次良機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本周六開啟其作為總理的第二次訪華之旅。此行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依舊嚴峻的大背景下,旨在鞏固近期才得以穩定的雙邊貿易關係,並在中美大國夾縫間尋求外交平衡。據路透社報道,阿爾巴尼斯將在周一(7月14日)訪問上海,與企業界人士交流,之後前往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並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年度領導人對話並出席企業圓桌會,最後抵達西南城市成都。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其對華出口涵蓋農業和能源,但主要以鐵礦石為主。阿爾巴尼斯攜力拓集團(Rio Tinto)、必和必拓(BHP)、福特斯克金屬集團 (Fortescue)等礦業巨頭高管同行,將在六日內到訪三個城市,在北京參加CEO圓桌會議後,還將在經濟重鎮上海和文化名城成都探討旅遊與體育等議題。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阿爾巴尼斯周五(7月11日)對媒體表示:「與中國的關係意味著澳大利亞的就業機會,就這麼簡單。」貿易關係逐步回暖過去十年中,北京與堪培拉之間的關係經歷了顛簸起伏,期間多次圍繞國家安全以及在廣袤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競爭發生摩擦。2020年中國對價值200億澳元的澳大利亞出口實施非正式禁令,此後兩國關係開始趨於穩定。兩國關係於去年12月迎來改善轉機,中國取消了對澳大利亞龍蝦的進口禁令,消除了自2017年關係急劇惡化以來兩國間貿易戰的最後一道障礙。去年中澳雙邊貿易額達3120億澳元,佔澳大利亞總貿易的四分之一。阿爾巴尼斯在出發前表示:「貿易如今已暢通無阻,這對兩國,以及兩國的人民和企業來說都是好事。」中國外交部本周早些時候表示,兩國關係「持續改善和發展」。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稱:「中方願同澳方一道,以此訪為契機,加強溝通,增進互信,拓展務實合作。」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
中國

王毅與盧比奧會面 為何不敢提「應約」 ?

王毅和盧比奧這次罕見的會面,除了公布一張正在會談的照片,沒有公布合影,看不到有沒有握手。但北京的書面聲明卻與以往不同,沒有提及任何摩擦點,甚至沒有提及台灣。會談照片自然雙方各坐一邊,王毅似乎顯得有點「霸氣」,讓人想起2月份他與盧比奧首次通話時勸人家「好自為之」的居高臨下,這是中方公布的說法,盧比奧後來被告知後表示,並沒有聽到對方使用該詞,如是,他會對等回敬。照片上,盧比奧雙手放在面前的桌上,注視著鏡頭,表情有點嚴重。美聯社報道說,兩位外長及其代表團在會談開始時有合影,但未向外界公布,會談時間,據法新社報道是一小時。如果這被視為是一場為未來的習普會開路的會談,雙方會談的場面讓人懷疑這將在短期內會成為現實。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不過,這次會面,王毅方面沒有像上次通話那樣,強調是「應約」,那次畢竟是撕破臉皮以後首次通話,盧比奧在未成為美國國務卿之前,就已在兩岸三地大名鼎鼎,以一介國會參議員之身,發起與參與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批評中共打壓西藏及新疆人權等,被北京稱之為「反華急先鋒」,兩度列入黑名單,且在1月15號,出席美國國會參院確認聽證會時毫不猶疑地譴責「中國通過撒謊、欺騙、偷竊等手段取得全球超級大國地位」,結果,上任國務卿後,王毅被「應約」,大家看他怎麼辦,也就顧不得人家還是被制裁的身份,雙方通話了,但口氣很強硬,算作是一次「見面禮」。這次雙方都公布了簡短的聲明,雙方的語氣比較緩和。中國外交部的文稿稱「雙方一致認為會晤是積極、務實、建設性的」。盧比奧領導的國務院發表的書面聲明也說,「這次討論是建設性和務實的」,美國國務院說盧比奧「強調了保持溝通渠道暢通的重要性」,「雙方同意探索潛在的合作領域,同時尋求管控分歧。」中國外交部說,「...
中國

大陸高溫奇聞:雞蛋2天孵出小雞 地里玉米成爆米花

近期,中國從南到北多地連續罕見高溫,直逼40攝氏度,民眾密集中暑甚至死亡。離譜的事件也頻發,成盒雞蛋由於氣溫太高竟然2天孵出小雞,成長中的玉米在地里長成爆米花。有網友調侃道,「這哪是夏天明明就是煉丹爐」。中國多地高溫熱射病斑發。據大陸媒體報道,近日河南信陽37歲快遞員因熱射病去世,家屬表示鼻子和嘴巴都流出不少血,醫生說「血管都爆了」。江蘇蘇州一對老夫妻,因為高溫天氣不開空調,結果雙雙死亡。網傳大量消息指多地火葬場排隊,外界質疑官方隱瞞真相。山東青島大學浮山校區一名宿管員在值班室疑似中暑突發疾病去世,當天溫度超過40度,值班室只有6平米。煙台南方學院多名學生中暑緊急送醫,傳一名學生離世。煙台一所中學120多人中暑。此外,高溫下各種「離譜」事也頻發。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7月8日,大陸抖音「江北融媒」號發視頻稱,有人出門2天回家看到滿屋子小雞。視頻中有女子表示,他們回老家時三盒雞蛋沒有帶走,「以為回來的時候這雞蛋差不多就臭了,但是沒想到這兩天高溫40多度,回家這蛋全部都成小雞了,跑的到處都是,一共有90個蛋,孵出來差不多是70隻左右吧」。對此,有網友調侃,「本來是準備吃的,現在得準備吃的」、「這些雞蛋做夢也沒想到,按命運本來是變成荷包蛋的,不知道上輩子做了什麼好事」、「最起碼說明買到的不是人造蛋」。有網友不相信,「雞蛋孵化需要21天,怎麼可能2天就出了呢?」社交媒體「第三隻眼睛」近日視頻消息,大陸博主紛紛上傳視頻,曝光當地高溫造成的各種恐怖事件,包括柏油路面炸裂,有人穿拖鞋因高溫迅速融化直接粘住路面,大量電動車包括警車當街自燃,車胎融化行駛中留下長灘黑色印記等等。有網友調侃道,「這哪是夏天,明明就是煉丹爐」。中國多地罕見高溫,雞蛋兩天孵...
中國

晴天霹靂 中國鼓勵公務員下班兼職送外賣

外媒報道,隨著中國經濟低迷、地方政府被迫削減薪資與獎金,中國南方一個省份近日公開表示,公務員可以從事副業,例如送外賣、網約車司機、小說家或健身教練等,只要不涉及利益衝突、主管知情,且不影響本職工作即可。《路透》報道,根據湖南省官方報紙《湖南日報》在社交媒體上的貼文,政府機構員工在下班後可送外賣、靠寫小說收版稅、開健身課,甚至販售農產品,皆屬允許範圍。 不過,《湖南日報》強調,不能動用公家資源謀取私利,否則就構成濫用職權、以權謀私。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一名中國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寫道「這一切說明,公務員的日子也不好過了」。 報道指出,中國家庭的經濟壓力近年不斷上升,這與全中國在三年清零政策後經濟復甦乏力有關,連向來被視為鐵飯碗的公務員群體也深受影響。中國財政收入去年大幅放緩,僅增長1.3%,遠低於2023年的6.4%。 地方政府向房地產開發商拍賣土地所獲收入則因房市低迷而暴跌16%,使政府財政更加吃緊。 一些省級政府已削減公務員的薪資與獎金。 部分公務員甚至表示已數月未領薪,只能靠儲蓄與借貸維生,甚至開始兼差賺外快。 一位中國網友表示,「我朋友叫了一台車,結果載他的是一位公務員。」報道指出,在中國,穩定就業已是當局的首要任務之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早些時候表示,中國必須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預期、穩市場。 周三,北京當局公布一系列新措施以穩定就業,包括擴大社保補貼、提供專項貸款等。...
中國

「衛星殺手」?中國測試軌道加油技術

中國兩顆人造衛星,近日顯然在地球同步軌道順利完成接合,這種在地球軌道上為衛星加油的技術,具有軍民兩用用途,可為衛星補充燃料延長壽命,但是也可能被用來破壞他國的衛星運作。《福克斯新聞》和科技新聞網站Ars Technica 8日、9日的報道,中國「實踐21號」、「實踐25號」衛星,在地球同步軌道逐步彼此靠近,並且可能已於上周接合,多個民間衛星追蹤者利用公開來源的影像,發現這兩具衛星在影像中,已經成為一個無法區別的整體,因此認為兩衛星已經接合。分析家相信,這是首次嘗試在高軌道為衛星加油(orbital refueling)、即在軌道上替衛星補充燃料,這可能意味著,中國有在太空中,使他國衛星失去運作能力的潛力。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美國可能也已注意到這項活動,太空軍兩具地球同步軌道太空態勢感知(GSSAP)衛星,在中國衛星執行該項作後,顯然調整了位置,更靠近實踐21、25號衛星觀測。 收集非機密衛星監控數據的太空司令部聯合商業運作小組估計,中國這兩具衛星在7月2日結合,並且至少到8日為止,都一直保持此狀態。地球同步軌道高度約2萬2236英里,因能與地球自轉同步,保持在固定視角,向來是軍事、商業衛星熱門部署位置,在軍事上可提供如導彈攻擊的早期預警。 衛星因可搭載的燃料有限,一旦耗盡即形同壽命終了,在地球軌道加油被視為突破此瓶頸的重要技術。 美國太空軍也計劃,最快明年夏天測試這項技術。在軌道為衛星加油的技術,可用來破壞他國的衛星運作。 示意圖。 (路透文件照)...
中國

習近平被送往少管所 姐姐上吊 其父參與暗殺

法國世界報周五刊登文章,試圖解開這麼一個謎團,這就是:習仲勛是一位開明的改革者,他的兒子中華人民共和國現任領導人習近平不應該也是一位改革者嗎?為什麼習近平卻是一位保守主義者呢? 就此,法國世界報介紹了斯坦福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有關習仲勛的英文傳記《黨的利益至上:習近平之父習仲勛的生平》。在這部傳記著作中,作者約瑟夫·托里吉安(Joseph Torigian)認為,習近平的保守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絕對忠誠文化的標誌。磨難是政治鍛造的熔爐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世界報首先描寫了這麼一個場景:文革高潮中的1967年春天的某一天,13歲的習近平因其父親的「政治問題」,頭上戴著沉重的鐵制高帽子被批鬥,在這次批鬥會上,習近平受盡了侮辱,甚至連他母親也不得不隨著旁邊的人喊著「打倒習近平」。隨後,習近平被送往少年管教所,寒冬臘月他只有單衣,只能睡在冰冷的地板上,還滿身都有虱子。習近平後來坦言,他曾懷疑自己是否能活下去。習近平的同父異母姐姐也在文革中上吊自殺。然而多年後,當父子終於團聚,父親習仲勛卻要求當時23歲的習近平背誦毛主席語錄。家庭悲劇以及深切體會過的黨的殘酷,為什麼沒有讓他們動搖對黨的信仰,反而讓他們對共產黨有了更深的忠誠呢?習仲勛英文傳記的作者認為,習家父子都深受布爾什維克文化的影響,這種文化推崇「自我磨練」,認為個人磨難是政治鍛造的熔爐,你受的苦越多,就越覺得黨的恩情如山。只有通過絕望與犧牲,才能真正成為黨的可靠戰士。青年時代的習近平熱衷閱讀俄國小說《怎麼辦?》,其主人公就是睡在釘板上錘鍊意志。黨的利益第一,黨領導一切要想理解為什麼習近平將中共視為中國復興的唯一工具,必須追溯其父親的紅色履歷。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1913年生於山西農村的一個農民...
中國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與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會面

中國駐美使館網站當地時間星期五(7月11日)發布,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星期三(7月9日)在美國商務部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會面,就中美經貿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中美的互動頻率在近一周增加。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星期五(7月1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亞細安外長會期間,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會面。這是兩人的首次面對面會晤,被認為是為兩國元首峰會鋪路。日本媒體報道,美國總統川普可能在9月訪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分別星期四(7月10日)在北京會見美國前財政部長保爾森。丁薛祥表示,中美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加強合作,有利於中美關係持續健康發展,可以造福兩國、惠及世界。他也歡迎保爾森基金會和美國企業到中國開展合作,為促進中美互信與合作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