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重樹中國精神高度——論劉浩鋒「和學」思想的現代價值/漢心
來源: 歐洲僑報
奧爾巴赫在《知識論》中引述有關維克多·雨果「論異鄉」段落,意在傳達一種觀念情緒:人只有離開,或失去安身立命的家園,才會對自己的文化有所珍惜,並重新喚起敬意。其實,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東坡式的禪機了悟,比之於奧爾巴赫的描述則更顯生動有趣,不僅有形有象,有明心見性的現場感,而且含攝了東方學問的脫俗通透,簡約明了。
是的,在中國,尤其自滿清以降遭遇政治衰敗,民氣不振,不少人曾一度慌不擇路,常以先覺者自許轉向中國文化檢討和國民性批判,並對本土知識能否承載現代化產生懷疑,繼而掀起革命性清理和反思並無不可。
從事後看,這種基於國家主權建構的社會改造或許太無情,太過火,疾風暴雨的革命碾壓也確實留下諸多創傷記憶,讓有復古癖者怨氣騰騰,至今喋喋不休。但若以為靠切斷歷史,嫁接西方教義就能規劃中國,從而在文化上釜底抽薪,或只將中國存在與發展的「元理論」當文獻,做不合時宜的老故事處置,則不僅難以獨立自主,自立更生,還會顛倒主從關係,犯魯迅所說不動頭腦的「拿來主義」。結果是,不僅會擾亂國人立身處世的價值向度和歸屬感,也會折損中國新紀元時代再次崛起,天命重顯光榮的動力根基!
還好,今有新銳學者劉浩鋒君,因應時勢而高行厲辭,激揚文字,於二十七年前即自負天命著手創立「和學」整全性思維和認知範式,存雄心,發大願,猶見當年亞聖「挺名世之才,秉先覺之志……,導王化之源,以救時弊」之志。從其立論可知,頗有湖湘學子在近現代史上「捨我其誰」,指點江山的英雄主義遺風,有振長策以宇內的大擔當,大氣派,故其學理目標,看似並不局限於復興中華,重啟國學經略之道返本開新,而是立意高遠,以圖引東方天道邏輯破解現代困境,抵消當代人普遍存在的價值虛無主義,同時為當下政治紛爭,文明衝突開方立法。綜觀其所思所想,上追伏羲象數易理,中接太極圖說,程朱陸王心學要旨,囊括古今中西,道行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