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混沌,曠野迷朦。田野中,星羅棋布的火堆在肆無忌憚地燃燒;空氣里,瀰漫著一股嗆人的煙霧。周興和打開汽車大燈,緩緩行進在空曠的田野中。接連幾天晚上,周興和都帶著報社的記者,在成都郊縣的田間地頭做起調查研究來。
天賜良機!
冥冥之中,周興和發明以秸稈作為主要原材料的綠色建材,似乎印證了中國的一句成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個「道」,筆者理解,應該是指的是天意民意。
1998年5月14日,《成都晚報》以《市郊濃煙又起》為題報道:「昨日晚,本報熱線電話接連不斷,幾乎全是反映市郊農民焚燒麥稈的情況。西南航空公司飛行部賴先生告知記者,由於煙霧瀰漫,兩架準備在成都降落的民航班機只好飛往重慶降落。
「一位家住金花附近的居民來電說,天剛一黑,農民便點燃了堆放在田中的麥稈,頓時煙霧便升騰起來。另一位家住雙流的居民來電說,到晚上10許,整個雙流縣城極其附近都成了煙霧瀰漫的區域,居民們要緊閉門窗,根本不敢出門。一位西南航空的飛行員來電告訴記者,他8點過駕駛飛機降落雙流機場時,已見機場被煙霧籠罩,到9點過就根本看不清跑道了。飛行值班的賴先生告訴記者,到晚上9點過,機場的能見度因為煙霧已低於800米,不僅飛機無法降落,還給航路指揮、飛機加油,以及旅客、飛行員住宿等都帶來了極大麻煩……」
1998年5月15日,《成都晚報》又以《滿城煙霧籠罩,市民怨聲四起》為題報道:「昨晚市郊濃煙又籠罩全城,記者電話從晚上8點到11點不停響起,而傳來的是同樣的抱怨聲:『你們出來看看,這滿城的煙霧,太讓人難受了。』出門一轉,滿城濃濃的煙霧瀰漫天空,住宅區里不時傳來『關窗、關窗』的喊聲。四川大學的老師11點還打電話來說,校園裡煙霧嗆人,令人難以入睡,有些人不停咳嗽,有些感到胸悶……」
緊接著,成都市委辦公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關於禁止焚燒農作物秸稈的緊急通知》。《通知》講了焚燒秸稈的普遍現象和巨大危害,嚴令各區縣政府採取嚴厲措施,禁止秸稈的焚燒,並措辭嚴厲地提出,對禁而不止的要依法堅決查處!
周興和很敏銳,當他第一眼看見報上關於市郊大量焚燒秸稈、影響飛機降落和污染環境的報道,立即意識到這件事和他事業的重要關聯,他發明的以秸稈作原材料的新型建材項目,對於解決秸稈焚燒問題,提供了一個天賜的良機!於是,接連好幾天,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一到天黑,他就拉上報紙或電視台的記者,奔忙于田野之間。他要調查了解起關於秸稈焚燒屢禁不止的真正原因,以及能切實解決這個的問題的辦法來。
周興和知道,中國有句古話:叫住「法不責眾」,市政府的這個緊急通知,面對鋪天蓋地轟轟烈烈的秸稈焚燒,恐怕只是一紙空文而已!
情況正如周興和所料。
在《通知》發出後的第3天,1998年5月18日,《成都商報》以《「農煙」延誤61個航班,創我國民航史之「最」——成都緊急禁「煙」》為題再次做了報道:「截止昨日下午2時,農民焚燒秸稈產生的濃煙已使雙流國際機場37個航班延誤或取消,加上前晚被迫取消昨天補班的4個航班,導致了一天之內61個航班無法正常飛行的嚴重事件。昨日,省市環保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濃煙進行了調查稱:近期情況表明,焚燒秸稈的狀況已不僅限於我市某些區縣,不排除整個成都平原及周邊地區都在焚燒的可能性;加之我市地處四川盆地『鍋底』的特殊地理環境,致使籠罩我市上空的煙霧一時無法散開,越積越多,終於在昨日達到非常嚴重的地步……」
一時間、四川、成都,乃至中央電視台等所有媒體,都加入了這場關於秸稈焚燒污染環境、影響飛機起降、影響市民健康的報道之中,呼籲有關部門儘快解決這個問題。這些報道以《農民好像吃了豹子膽,秸稈照燒不誤》、《成都周邊狼煙四起,雙流機場望煙興嘆》、《秸稈焚燒屢禁不止,成都早晚淪為煙城》等觸目驚心的字眼為標題。到了收割季節的傍晚,各區縣至少組織上萬人在田間地頭巡查——可,廣大地域上的農民們和政府工作人員打起了游擊戰和麻雀戰:你進我退,你退我燒、你疲我擾,照燒不誤,令你防不勝防。
更為嚴重的是,1998年5月15日,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到四川檢查工作,由於農民焚燒秸稈造成濃煙,使總理乘坐的專機都無法降落雙流機場,不得不返飛北京。就在同一天,朱總理在四川省委的情況報告上批示「還可以去四川試點,四川稻草成災,正好綜合利用。此件送請世傑、寶瑞同志閱。」
1998年7月3日,朱鎔基總理又到四川視察洪災情況,住在金牛賓館。晚上,省委書記謝世傑、省長宋寶瑞對總理說:總理啊,晚飯後是不是出去散散步呢?四川的環境還是比較優雅的。
可當朱總理剛走到賓館外的郎家村,就看到了田野里到處焚燒秸稈的場面,他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這場面大概令他想起一個多月前,飛機在成都不能降落返飛北京的事情。他皺了皺眉頭說:還說你們四川的環境優雅,你們看,到處燒得烏煙瘴氣的!四川兩位領導受了總理批評,連忙解釋道:我們採取了很多措施,正在想辦法解決。朱總理說:這個問題已經很嚴重了,要儘快想辦法解決。兩位領導連忙答道:是是是,我們儘快想辦法解決。停了停,朱總理想了想說道:國家給你們1000萬,儘快想辦法解決秸稈焚燒這個大問題。
可要解決成都平原幾千年來秸稈焚燒的問題,談何容易!
過去成都平原人煙相對稀少,也沒有工業煙塵和汽車尾氣的污染,天上更沒有飛機降落,所以矛盾還不是那麼突出,也就無人過問。可而今,連國家總理都親自過問,下令要解決這個問題了。
而今,周興和駕著車,依然緩緩行進在田野中。
儘管媒體連篇累牘關於焚燒秸稈污染環境的報道,儘管政府的禁令措辭嚴厲,政府工作人員工作也很賣力,但周興和與記者們行進在附近郊縣的田野中,秸稈焚燒的火堆仍然星羅棋布,濃煙依然遮天避月,火堆邊不時晃動著幾個人影,一見遠處有車有人到來,像當年躲避日本人「大掃蕩」一樣,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
過後兩三天,周興和也學聰明了,遠遠看見火堆,就停了車熄了火,一個人慢慢朝火堆和燒火的人影走去,他想和這些農民兄弟們好好交談交談……(作者:舒德騎)
轉自:http://www.rmfzjj.net/shehui/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