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3 11 月

社會

社會

32個完美男人的騙局:為離婚女人定製買房陷阱

2025年1月,一個36歲的女人爬上山東威海某小區11層的樓頂。場面一度混亂。消防車、救護車、警車都來了,有人急促地叫喊,讓她冷靜。但她的哭喊聲更大了。這是威海南海新區的一處新樓盤,天台沒有欄杆,她嚇到腿軟,嘴裡卻喊著要「跳下去」。「都是演的。」爬上去前,她聯絡了一個「姐妹」報警,瞅准大家都來的時候,她哭了兩個小時。最終她勝利了——逼著房產商把她新買的房退了。可是那些寒風中的眼淚也不全是演的。這幾個月里,她輸得一塌糊塗,談了一場如夢似幻的戀愛,等到錢被榨乾,男人不見了,夢才醒了。後來,她找到了更多同病相憐的姐妹,她們來自全國不同的城市,都是離異女性,都為了「最後一次內心的悸動」在威海買了一套根本不想要的房子。      「哇,碧海藍天,真漂亮。」2023年7月吳傳莉在威海拍下視頻時說。受訪者供圖賭一把五萬塊的吳傳莉是這些離異女性中的一個,47歲,說話乾脆,做過服裝外貿。有過兩任丈夫,一個說不到一塊兒去,一個拿走她20萬和一套房子。離婚後,她的情感幾近荒蕪,「再也不敢相信愛情。」直到2023年7月4日,一個「完美男人」闖入了她的生活。男人叫張少康,是在婚戀網站認識的,加上微信後,他發來一段帶身份證的自我介紹。他自稱生於1978年,江蘇人,老家有兩套房,目前在威海從事市政工程。當晚張少康發來了視頻請求,他們聊了14分鐘。接下來的幾天,張少康每天問她在幹嘛、吃飯了沒有,給她寄水果,用視頻帶她「看海」,密不透風的心被一點點擠出縫隙。月底,吳傳莉去了威海。張少康帶她看海,給她做海鮮。一個晚上,他把手機里的照片和朋友圈動態翻出來,一幕幕向她展示過往的悲慘人生——前妻癌症、女兒車禍,雙雙離開人世,他陷入幾年的傷痛抑鬱,整日喝酒買醉。「談到他老婆治病的時候,眼淚嘩啦流,這東西還能造假嗎?誰會拿這個事來開玩笑?」這一刻,吳傳莉徹底淪陷了。她想,一個男人能把如此脆...
社會

福建7歲童路邊被撞死 1年後案情反轉 真兇竟是…

中國福建省一名7歲男童,2020年10月底時在路邊小便,結果被一輛小貨車撞死,司機事後與男童父親以約100萬元人民幣達成和解獲得緩刑。但一年後案件大翻轉,整起事故竟然是父親策劃,故意害死兒子來詐領保險費。綜合中國媒體報道,2020年10月30日晚上,男童被張姓父親誘導在一輛小貨車附近小便,司機趁機開車把男童撞死,張父抱著兒子假裝痛哭並報警,司機則向交警宣稱,是因為低頭設置導航未注意路況才釀禍。後來司機與張父達成和解,約100萬元人民幣的和解賠償中,有98萬元人民幣是由保險賠付。事件一年後,小貨車的羅姓車主因為被保險公司拒保,開始覺得當初的事故可疑,調查發現張父與肇事司機竟然是堂兄弟,而他們一直隱瞞此事,羅男於是向警方舉報。事迹敗露後,張父坦言,因為妻子外遇出軌加上家庭經濟困難,夫妻發生爭執,所以他才決定「殺子詐保」。他向堂哥謊稱「兒子患重病沒錢醫治」,希望堂哥幫忙製造假車禍,並選擇了一處沒有監視器的道路犯案,事後他給了堂哥3萬元人民幣當酬勞。張父事後被判處死刑,其堂哥則判處死刑但緩期兩年執行並限制減刑。...
社會

張家口一小區車庫牆面現巨大裂縫和大洞,住建局回應

11月4日,網友發視頻反映,河北張家口市榮盛城小區A5區地下車庫牆面出現大裂縫,擔心房屋存在安全隱患。視頻顯示,該車庫牆面、地面、柱子上有多個大裂縫,牆面上還有大洞。 11月5日,瀟湘晨報記者致電榮盛張家口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此事不便透露。隨後,小區所在的萬全區住建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現場核查,視頻中出現大裂縫、大洞的牆面是填充牆,「裡面沒有鋼筋、混凝土,不是主體結構。」 該工作人員表示,該小區為新小區,涉事樓棟共28戶,目前住了10戶。這些填充牆出現裂縫後,施工方怕脫落傷人,就進行了拆除,於是出現了大洞,「現在也在拆,把有裂縫的填充牆,都拆了。」 該工作人員表示,至於柱子則是主體結構,其確實存在一些小裂縫。目前第三方已經對涉事樓棟做了相關鑒定,「結果近幾天就能出來了。」...
社會

男子深夜釣魚落水溺亡,家屬起訴水利局索賠100餘萬

深夜垂釣不幸溺亡,家屬以河道管理者未設置安全保護設施及安全警示標識為由提起訴訟,法院將如何判決? 近日,安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因釣魚溺水而亡引發的生命權糾紛案例。 2024年9月27日0時許,小趙前往野外偏僻河道垂釣,在釣魚的過程中小趙不慎落水溺亡。小趙溺亡位置系橋下方土堆旁的水溝。 小趙家屬認為水利局在管理河道時存在重大過錯,未在河道深坑周圍樹立警示標誌,未採取措施將河道深坑填埋,故訴至法院,要求水利局賠償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喪葬費、被撫養人生活費等各項費用共計100餘萬元。 水利局則認為,小趙深夜到偏僻地點釣魚,自甘風險將自身置於危險之地,應由其自身承擔全部責任,小趙溺亡與水利局沒有因果關係,水利局不應承擔責任。 水利局是否存在過錯及與小趙的死亡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本案中,小趙溺亡的地點屬於天然的開放式泄洪河道,水利局對於河道的管理職責是維護河堤穩固,保證水流順利通過,保障河道行洪的安全,保護河道兩側人民群眾在行洪時的生命財產安全,現行法律法規沒有規定要求河道管理者在河道兩側設置安全保護設施及安全警示標識等安全保障措施,水利局在本案中不存在過錯,小趙的死亡與水利局沒有法律上的因果關係。 水利局是否應承擔侵權責任? 小趙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應該認識到深夜到天然河道釣魚有溺亡的危險。成年人應當是自身安危的第一責任人,不能把自己的安危寄托在國家相關機構的無時無刻的提醒之下,戶外活動應趨利避害,不隨意進入非群眾活動場所是每一個公民應自覺遵守的行為規範。本案事發地點系野外偏僻河道,有別於法律規定的相關主體具有安全保障義務的經營場所或公共場所,水利局對小趙溺亡不存在過錯,不應承擔侵權責任。小趙自甘風險深夜到偏僻的天然河道進行垂釣活動,是其將自身置於危險境地,小趙的溺亡是自身存在過錯導致的,應當自擔後果。 綜上,水利局對小趙溺亡不應承擔侵權責任。法院判決駁回小趙家...
社會

上海荒地現攝像頭和12萬現金?數小時蹲守後,可疑男子出現

一片荒地里,出現了一個用白色塑料袋包紮起來的隱蔽攝像頭,還有一個女子放下了一個鼓鼓囊囊的包裹,裡面很有可能是一大包現金!這是什麼情況?!近日,徐匯警方在一片荒地蹲守伏擊數小時,抓獲了前來拿取被害人所謂「投資款」的詐騙團伙成員,並迅速出擊,在72小時內抓獲共計7名犯罪嫌疑人,不僅為一名正準備交付20萬元「投資款」的市民止損,還在涉案車輛里查獲涉案資金13萬餘元及其作案用的攝像頭3個。目前,7人均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近日,徐匯反詐分中心接到預警,華涇地區居民洪阿姨在銀行取出大量現金,其賬戶資金流向異常。徐匯警方迅速啟動響應機制並發現,洪阿姨正陷入「低投入高回報理財」騙局,全程通過一個叫「世達合信」的APP與詐騙分子聯絡。民警迅速聯繫洪阿姨核實情況。此時她正按「線上聯絡、線下放資」的約定,前往薔薇路上的一處荒地內放置現金,經民警及時勸阻,幡然醒悟自己遭遇詐騙,及時止損。 一男子在附近徘徊。 民警在對荒地環境進行勘察時,在灌木叢隱蔽處發現了詐騙團伙安裝的監控設備,推測是詐騙團伙用於盯守被害人埋藏現金,判斷該團伙可能實施「人贓分離」式詐騙。為儘快抓獲犯罪嫌疑人,民警在此蹲守伏擊,數小時後,看到一名女子來到荒地內,放下了一個裝有現金的包裹。很快,一名可疑男子出現並在現場徘徊,在其正準備取走包裹時,民警當即收網,人贓並獲,證實女子留下的包內有12萬元現金。 經訊問,民警了解到該團伙以「高回報理財」為誘餌,要求受害者通過「線上聯絡-線下放資」方式交付現金,並利用監控設備遠程指揮。據被害人洪阿姨介紹,她當時通過簡訊鏈接下載了該團伙的加密通訊軟體,跟著所謂的專家進行投資理財,起初還有所盈利,但很快就遇到了賬戶凍結等問題,一步步陷入該團伙的詐騙陷阱。 在掌握了該犯罪團伙的線索後,華涇派出所立即組織警力,在外區成功抓獲劉某、唐某等犯罪嫌疑人,並在其使用的嫌疑車輛內查獲其他涉案現金13萬餘元及作案...
社會

男子高速上「殺了4人」,因涉嫌危險駕駛罪被刑事立案偵查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11月5日報道,2025年10月9日,常台高速濱海南收費站。晚上21:30分許,何某駕駛一輛黑色小車駛入收費通道,還沒停穩,車底忽然冒出濃煙。可何某並不慌張,而是慢悠悠下車繞車一圈,隨後淡定地倚靠在了右側護欄上。 眼看著煙霧越來越大燒起大火、收費站多名工作人員拿著滅火器滅火,何某卻無動於衷,也不上前幫忙。 交警趕到現場後向何某詢問情況,發現其渾身酒氣,說話語無倫次,狀態異常,甚至口出駭人之語:「車上有4個人,你可以認為我畏罪潛逃,把四個人都咔了!」見其狀態不對勁,確認車上只有何某一人後,交警將其帶至警隊進行呼氣檢測,結果高達202mg/100ml,後經血檢,結果為188mg/100ml,屬醉駕。最終,何某因醉駕被吊銷駕駛證且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同時因涉嫌危險駕駛罪被刑事立案偵查。目前,案件已偵查完畢並移交檢察機關。...
社會

母親和3歲女兒黃河邊失聯近24小時,電動車遺留在岸邊

11月4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一對母女在黃河邊失蹤,救援工作正在進行。當日下午4時,極目新聞記者進入濟南魯力同心應急救援隊的救援現場直播間,獲悉一名母親與她3歲的孩子於3日18時左右在黃河山東濟南段失聯。當地派出所一名工作人員向極目新聞記者證實確有此事,3日接到警情之後就已經派人到現場處理,目前可能在進行打撈,但具體情況和相關細節不方便透露。 搜救現場(網路直播截圖) 據救援人員在直播中介紹,監控畫面顯示,11月3日18時左右,一對母女在黃河邊玩,孩子身穿羽絨服,母親身著衝鋒衣,最後出現的大致區域位於水流複雜的迴流區。救援隊於4日早上7時接到通知後立即展開搜救,截至直播時救援仍在持續進行。 「黃河很危險,第一步可能剛沒過小腿,第二步就可能深達5米。」救援人員強調,「大家一定要遠離黃河。」在救援現場,失蹤母女的家屬也在河畔焦急守候。一位親屬在與救援人員交流時表示:「這個媽媽看孩子看得特別緊,人也很老實。」 失聯女孩照片(網路直播截圖) 搜救現場(網路視頻截圖) 4日下午,視頻發布者李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當天下午路過黃河邊的母親河公園,看到有救援人員在黃河上進行搜尋,於是上前詢問相關情況,救援人員告知他,有一對母女於3日傍晚將電動車停在旁邊後便失去蹤跡,家人報警後,警方已聯繫救援人員開展搜尋工作。 濟南市歷城區分局華山派出所一名工作人員向極目新聞記者證實確有此事,3日接到警情後,值班班組就去了現場,目前可能在進行打撈,但具體情況和相關細節不方便透露。...
社會

起火事故後的車主百態:有的演練逃生,有的選擇信任

2024年,一場展示會中的理想MEGA。視覺中國圖 2025年10月25日10點半,本來是劉芸(化名)提車的時間。充電樁早已裝好,車位也租好了,孩子最喜歡的卡通貼紙——那隻《布魯伊》動畫里的藍色小狗——她也提前找人設計好,打算貼在即將提車的理想MEGA上。 但那輛車,她最終沒敢提。 在此兩天前,一段行車記錄儀視頻在網路流傳:夜色中,一輛理想MEGA在上海街頭行駛時,底盤先迸出火花,幾秒後火勢迅速蔓延,整輛車被烈焰吞沒。駕駛員從副駕駛翻滾逃生,車內乘客隨後爬出。劉芸說,那晚她幾乎沒睡,一直在腦海中反覆演練:「要是我也在車裡,帶著兩個孩子,能不能逃出來?」 事故8天後,即10月31日下午,理想汽車發布致歉聲明,並宣布召回共涉及11411輛同款車型,稱事故原因尚未形成最終技術結論。 「寶寶巴士」 劉芸在2025年10月12日下定了理想MEGA。為迎接即將出生的二胎,她和丈夫計劃把家裡的SUV換成一輛空間更大的電動MPV。「兩個安全座椅,加上阿姨和我們夫妻倆,SUV肯定不夠用了。」 根據理想官網,理想MEGA是理想汽車首款家用MPV,於2024年3月1日上市,售價52.98萬元至55.98萬元。官方將其定位為「家庭科技旗艦MPV」,一輛「適合中國大家庭的七座車」。 在劉芸所住的小區,理想MEGA是「有娃家庭」的常見選擇,七座、大空間,能帶著孩子、老人一起出門。小區里幾乎每一輛都貼著卡通貼紙,有飛天小女警,有貓和老鼠,車主管它叫「寶寶巴士」。 她和丈夫試駕過多款同價位車型,最終選中了理想MEGA。劉芸覺得,它在智能駕駛、人機交互和空間設計上「更懂家庭用戶」。保險起見,她試駕了兩次,還測試了充電效率、智能駕駛和語音系統。 那輛車總價近56萬元,劉芸在訂車時支付了5000元定金,尾款原定在提車時付清。但就在提車前夕,看到那段起火視頻之後,她開始猶豫了。 劉芸的第一反應是懷疑有人故意「黑」...
社會

水產市場「麻醉魚」調查:有商家稱麻藥有味會換水再賣

今年9月中旬,一網友發布的「麻醉魚」視頻引發關注。視頻中,商戶將活蹦亂跳的魚倒進充滿泡沫的方形塑料桶後,魚很快安靜下來。該網友稱,這是他在一家水產批發市場拍攝到的畫面,躺在地上的魚不是死了,而是被「麻醉」了,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活魚在運輸過程中產生應激反應,減少死亡率。 麻醉劑運魚是否存在安全隱患?近期,紅星新聞記者在水產市場、供港活魚企業及食品檢驗機構、漁業部門走訪獲悉,目前國內對丁香酚麻醉劑僅有檢測方法出台,尚未明確規定產品殘留劑量。 有專家介紹,麻醉劑運魚有一定優勢,不可能完全禁止。曾有湛江某供港蝦企專門諮詢是否可以使用丁香酚麻醉運輸,但基於可能存在的葯殘,他沒有建議該企業使用。 ▲把活魚放入麻藥桶浸泡後,魚就被麻醉了 網友視頻截圖 運魚過程添加丁香酚等麻醉劑 有商家稱麻藥有味會換水再賣 「只需一滴,魚兒任你擺布。」短視頻賬號上,一名漁用麻醉劑商家發布一則視頻:漁民在起網時,往水中潑撒淡黃色液體,隨後活蹦亂跳的魚就翻起了肚子,變得安靜。該商家稱,潑撒的液體是麻藥丁香酚,「兩蓋下去隨便抓,解決各種問題。」 這類產品並不少見。在社交平台上,記者以「麻醉魚」「魚麻藥」為關鍵字搜索,彈出多款漁用麻醉劑產品。其中,賣得最多的是一款成分為「丁香酚」的產品,月銷量上千,有商家甚至稱之為「醉魚黑科技」。 「丁香油、丁香酚,廠家直銷,大量出貨中。」一名江西商家向記者介紹,其店從2023年開始向市場大量供應漁用麻醉劑,所賣的一款名為「漁夫寶」的產品丁香酚含量超過99%,主打「100%純天然原料」「水產專用」。該商家稱,這款麻醉劑用於魚蝦麻醉,以緩解魚離水應激,便於運輸、起魚及過秤,減免損傷。 ▲電商平台售賣的麻醉劑 記者又以買家名義向廣東某農生物科技公司諮詢「丁香酚」的用途及危害,該公司稱,丁香酚可用於水產中,短時間麻魚,防止起魚、搬魚過程魚鱗碰傷。多名丁香酚賣家均聲稱,產品無毒副作用,...
社會

當大學宿舍變成直播間,矛盾一觸即發

當直播的「風」吹進大學宿舍,誰來表演,誰被觀看,誰在狂歡? 近日,多家社交媒體平台的直播間內,大學宿舍成為新的「流量高地」:閱讀燈與補光燈、鍵盤聲與音樂聲、遮擋的床簾與被泄露的隱私……當本該休憩的宿舍變成熱鬧的直播秀場,公共空間淪為「個人演播廳」,新的宿舍矛盾一觸即發。 然而,大學生宿舍直播的另一面,是蓬勃生長的個人意識、緩解壓力的主動選擇,也是個性化需求與集體生活的碰撞。如何正確認識「宿舍變『秀場』」?學校又該如何在維持秩序與尊重個性間把握平衡? 「宿舍是公共生活空間,宿舍生活也是大學生成長的必要環節。」近日,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在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時表示,宿舍管理要堅持疏堵結合的治理原則,樹立服務理念而非強化管理意識。 堅持疏堵結合的治理理念 《中國科學報》:近期,大學宿舍變「秀場」的現象引發熱議,部分大學生主播不分場合、不分音量、不分晝夜的直播方式進一步加劇宿舍矛盾。在你看來,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馬亮:一些大學生將大學宿舍裝扮為直播間,通過直播來賺取流量和收入,並形成一股風氣。這種做法,一方面體現出直播文化在大學生群體的流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學生宿舍直播面臨的挑戰。大學生直播的內容多元,既有展現校園生活的,也有分享專業知識的,還有抒發情感的。直播已經成為不少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他們的學習、成長與社交等方面也至關重要,所以不應忽視和抑制這種正常需求。 問題在於,大學生有直播的強烈需求,卻沒有直播的空間,於是宿舍就成為直播的次優選擇。宿舍是集體生活的空間,大學生在宿舍直播雖然情有可原,但畢竟會影響舍友的正常休息和個人隱私。無視他人休息的權利,只顧自己的直播權利,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主義,反映出當前不少大學生偏離了應有的價值取向。與此同時,宿舍直播也說明大學生普遍缺乏個人空間,意味著大學服務設施還有改進餘地。 《中國科學報》:大學宿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