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奇人周興和》勵志小說連載之四 ● 少年失學當農民
艱難的日子就這樣一天天捱了過來。
三年自然災害之後,農村儘管還是生產隊集體勞作,但隨著公共食堂下放,各家各戶房頂上終於冒起炊煙,可以自己開伙了。無論粗糠麥皮,還是苕藤菜葉,總算能自家燒火煮點吃的了。同時,各家各戶還分了一點自留地,能夠種點瓜菜充饑了。
阿彌陀佛,周興和他們全家除了王姓大哥餓死,其餘的家人總算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災難中存活下來。
在這場天災加人禍的大災難中,據四川年鑒數據統計,在這三年中,整個四川的人口不但未增加,反而減少了1000餘萬人——但不管無論如何,這場波及全國、特別是四川的飢餓慘劇終於告了個段落。
然而,好景不長,那時的政治運動似乎沒了沒完,緊接著農村又來了個「四清」運動。「四清」運動剛結束,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又開始了。這場歷時10年的空前浩劫,以「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 開始, 後來又是紅衛兵「革命大串聯」,學校停了課,工廠停了工; 到最後又是革命左派們「文攻武衛」,無論城市和農村,都打得烏煙瘴氣,弄得民不聊生。
這些折騰,連地處邊遠山區的三台縣未能倖免。
學校停了課,教室結蛛網,教書的老師都成了靠邊站的牛鬼蛇神。周興和當時只有13歲,也就無書可讀了。
父親那時已經65歲,母親也是病怏怏的,加之他們起早貪晚辛勤勞作,生命便漸漸有些枯竭了。那時,生產隊分口糧全靠掙工分,做夠了工分才能分口糧;工分沒做夠的人家,生產隊要你拿錢才能稱糧。興和家裡老的老小的小,不但掙不了工分糧,連分基本口糧的工分也掙不夠,多年來已欠下隊里不少超支款,每次只能再三求生產隊賒口糧。這樣的家庭,在當地顯然只能低聲下氣,最讓人瞧不起的。
興和記得,那是一個有冷風和落葉的夜晚,父親點燃煤油燈,遲疑了許久,終於對興和說道:「興和,我13歲時,你爺爺就死了,就自己討口飯吃。現在我和你媽都老了,要扭不動了……今年你也是13歲,又是家裡的老大...